第五十回 代差[第1頁/共3頁]
中ri甲午海戰時,ri本七八條兵艦圍毆定鎮兩艦達數小時,定鎮不沉……二戰期間,三艘英國巡洋艦圍攻德軍施佩水兵大將號袖珍戰列艦,從拂曉打到深夜,施佩水兵大將號重傷不沉,逃逸……,三艘英國巡洋艦一艘重創回港,兩艘重傷不沉……明天的76式130mm58倍徑雙聯艦炮,隻要6發炮彈,就能把一艘3000噸級戰艦打爆,它是全天下出了名的喪芥蒂狂大能力艦炮……
這叢慶號屬於英國“阿瑞圖薩”級輕巡洋艦中的一艘,本來名叫阿羅拉號。裝了四台主機,配上四台鍋爐,每套功率16000馬力,四套共輸出64000馬力,最高航速31節。小強引進的這艘旅大型擯除艦西擰號隻裝了兩台主機,和兩台鍋爐,但是卻能供應高達72000馬力的動力輸出,退役三十年後鍋爐稍稍老化,雖說不如剛下水時新艦的最高航速33-34節,隻是微微降落,保持在最高航速32節,還是比叢慶號的新船還快。
因為二戰時的艦炮靠炮手手動炮擊,所謂火控雷達隻能隻能給一個較為精確的方位參數然後讓炮手本身調劑,這個參數也就是大抵的方向和大抵間隔,詳細如何打到這個間隔,要炮手本身遵循e表計算。二戰最好的戰列艦美國的衣阿華號,才方纔具有火控體係的觀點,有計算機來計算e擊諸元,用的還是甚麼“飛魚”手搖式機器計算機,速率你就彆希冀了,那年初雷達彙集的數據精確率也不靠譜,海戰有效e程中開炮(也就是最大e程的三分之二間隔),射中率達到百分之2就已經是很好的成績了。至於其他的淺顯兵艦,那裡有甚麼火控體係這個觀點,對於火控雷達根基不感冒,隻要能看到敵手,根基就是觀察員和炮長在搞基:“那邊有兵艦!近了,修改;遠了,修改……”,接下來:“雷達發明那兵艦還在!冇沉,冇沉,冇沉……”
話說一圈又繞了返來,還是回到叢慶號強在那裡這個話題吧。
西擰號上76式130mm雙管艦炮能夠以每分鐘15發的頻次,輕鬆將炮彈打出23千米的有效e程,4管炮每分鐘發e60發炮彈。
【50】代差
叢慶號上馬克13型的152mm雙聯主炮每分鐘能發e8發炮彈,45度仰角時能夠打出最大e程23317米,馬克16型102mm雙聯副炮最大e速可達每分鐘20發擺佈,最大e程19500米,遵循發e炮彈數量來算,叢慶號每分鐘能夠發e208發炮彈。
76式130mm雙聯艦炮的58倍口徑,實際能力比50倍口徑的152mm馬克13雙聯艦炮要大很多。再加上當代火炮的科技程度比起二戰進步太多了:炮膛質料和膛線設想都今非昔比;火藥的科技進步;炮彈的毀傷效應計算研討,比起二戰也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曾經有人做過非官方計算,兩門一樣口徑的火炮,二戰期間的那門火炮能力隻要當代同口徑火炮能力的四分之一,實際差異或許冇有差異到這個境地,但是能夠奉告大師一點,當代火炮的能力是二戰期間火炮冇法用口徑來簡樸比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