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宇文闕之才[第1頁/共4頁]
不過……她固然吃驚,卻不感覺擔憂。
“奕王曉得此過後,就喬裝疇昔混在人群裡聽那領頭的墨客說了一天。第二日,當他們剛擺下台子想接著說時,十二鐵騎俄然呈現,清一色的白衣怒馬,並且馬轡上全都繡有皇家圖騰。圍觀的百姓瞥見這幅氣象,又晾又畏,紛繁散開膜拜。十二鐵騎到得台前,呈扇形排開,跟在他們前麵的,就是騎著一匹汗血寶馬的奕王。”
不過,他始終都是宇文家獨一的子孫了,用它表態,結果的確極好。
一旁的顏玉“撲哧”一聲,笑了出來,其他世人也都再次暴露了那種詭異的笑容。
“奕王掛完條幅後,回身,冷眼掃視了一圈,大聲道:“古有尹相揹負鼎俎為湯烹七炊,以烹調、五味為引子,闡發天下局勢與為政之道。湯王由此方知其有經天緯地之才,遂免其仆從之身,奉為右相,自此初創商朝亂世繁華。本王鄙人,借前人三故,行當今之事一一在此設下擂台,七天以內,不管是誰,隻要你感覺際比我更有氣力與我叫板者,就來應戰我、擊敗我,我願退隱歸田,決不食言!”
“是。微臣改。總之這些墨客說不過奕王,氣個半死,而奕王最後,環傾世人,緩緩道:
“先聲奪人,這一招上馬成做得不錯啊。”
這一招的確夠狠,搬出陳年舊賬,再用“不孝”二字壓之。
“是是是。微臣講錯了。微臣改。”那人寬裕地笑笑:“在場世人昂首一看,隻見那捲軸上寫了‘鼎烹說湯’四個大字。”
公然,他接下去的話就充分考證了這一點:“奕王聽後,麵不改色,冷冷一笑道:‘人雲亦雲,你們皆為我大周之將來棟梁,在你們身上,我纔看到甚麼叫做將江山社稷置於何地!’
“他不是不會操琴嗎?”
林惜文固然曉得宇文闕最後必定會贏,但聽到這裡,一顆心不由也嚴峻了起來:
那人道:“回娘娘,王爺設台的時候安排是中午到戌時。昨日到了戌時,本來統統都已經結束了,俄然一個玉麵墨客俄然抱著一把琴,進了酒樓,公開要與王爺比琴。”
“回娘娘,王爺的確不會操琴,對方必定也是摸清了他這一點,以是纔敢上門挑釁有恃無恐。是以,那墨客坐下,擺好古琴道:‘先說好,琴之一技,凹凸差異如果很大,天然很好判定,但若程度差未幾,就難以結論。你我要如何分清這此中邊界?’王爺道:‘你說。’墨客道:‘好。我的定見是,在場一共七十九人,我們彈得如何,就讓這七十九人來評,最後誰的支撐者多,誰就贏。如何?’王爺道:‘能夠。’”
“他承諾了?”這下子,倒真的出乎林惜文的料想了。
那人說到這裡,暴露敬佩之色,感慨道:“奕王此舉很快就傳播了出去,各地文人豪客紛繁趕赴帝都,有大膽者真的上前應戰,連微臣也未曾想,奕王固然未在朝野中嶄露頭角,但博聞強記,雄辯滾滾,激辯群儒,麵對諸人詰問安閒應對,侃侃而談,縱橫捭闔,遊刃不足,令得世人儘皆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