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6章接見(三)[第1頁/共2頁]
長久的扳談,成果還算對勁。
這裡要說一說,漢江作為幾近貫穿半島的大河,高句麗此時稱之為阿利水,百濟稱呼它為鬱裡河,新羅則叫泥河,這些名字還得等李破去點竄……
大抵上以漢江為分邊界,北邊是高句麗,南邊則是百濟和新羅諸部。
兩邊的使者都很無禮,高句麗的人提出了想要召向有雋譽的新羅王女金勝曼入宮為妃的前提。
新羅就是如此,直到兩百多年前,新羅才構成以金氏為核心的部落聯盟,並以此建國,他們從何而來,實在已無從考據。
新羅德善女王登基之初,就麵對著如此凶惡的局麵,兩次派人來中原,皆是為尋覓一個背景,處理本身困局而來。
可惜好景不長,高句麗再次派兵南侵,新羅人轉頭和他們向來鄙夷的百濟野人締盟,再次砍斷了高句美人伸向南邊的爪子。
隻是半島上的局麵聽上去挺成心機,人們的思路也很清奇。
這就是半島上的三國演義。
很多草原上的民風都儲存了下來,比如說父死子繼其母,不怪新羅人看不上他們,新羅人在半島上文明程度還是比較高的那種。
高句美人就不消說了,跟前隋齜牙咧嘴,和變色龍似的,還鬨出了遼東糞土臣之類的大笑話。
團體上就是一句話,真興王嘚瑟了幾年,落下了很多後賬,快把金氏逼到絕境了。
既能夠說是半島土著,也能夠說是周人後嗣,或者還能夠說秦人漢人是他們的先人,就看他們本身偏向於哪種說法了。
太極殿中,金勝曼簡樸的說了說半島上的局勢,李破最想曉得的實在是他們麵對待高句美人和百濟人時的態度。
當年倭人入侵新羅,新羅王求援於高句麗,高句麗王派數萬雄師幫忙新羅人擊敗了倭人,新羅人當時是戴德戴德,和高句麗的乾係一下進入了蜜月期。
北魏年間,還曾上表要求與北魏一同攻打高句麗,一海之隔,百濟和中原也是有著絲絲縷縷的牽絆,從未曾斷絕。
高句麗也存在著統有半島的野心,對南邊的平原地區非常垂涎。
這些說辭她跟皇後李碧早已說過,此時道來,李破不感覺有甚麼新奇的處所。
向來都把本身當小我物。
特彆是在新羅真興王年間,新羅人達到了一個鼎盛期間,他們不但兼併了伽倻諸部,反過來把高句麗東南本地地區占有了下來。
比及新羅人建立了完整的官製,國力垂垂強大了起來,他們也冇客氣。
少女的思路很清楚,既表達出了對高句美人的悔恨,也把對百濟人的討厭表達了出來,不管她是不是明白李破想聽甚麼,歸正說話很對路。
可也正因為高句麗衰弱了下來,新羅和百濟聯盟因而再次變得脆弱,德善女王登基時,高句麗和百濟的使者去金城慶祝。
可等真興王身後,高句麗和百濟當即秋後算賬,把新羅揍的滿頭是包,不但落空了大片的地盤,環境還一向在惡化當中。
真興王飄的短長,還在各處立碑記敘本身的功勞,非常顯擺了一番。
對於中原王朝來講,很多時候並不存眷他們,做他們的祖宗又冇甚麼好處,反而是不肖子孫返身咬你一辯纔是笑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