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一個人的消費觀念是由他賺錢的速度所決定的[第1頁/共3頁]
方山林會心,藉口去衛生間,悄悄溜了出去。
楊漢亮抽著雪茄喝著紅酒,他長得很魁偉,體育教員出身的他,身材很結實,他舉了舉酒杯:“我包不起嗎?老方,坐下,今晚我宴客,不坐就是不給我麵子。”
“就怕你冇帶那麼多現金。”方山木正東風對勁,又有樂水在身邊,豈會服軟?
方山木還想回絕,被樂水一推,就順勢坐了下來。
方山木頓時火冒三丈:“哪個楊先生?他算老幾?”
1990年的100萬,換成現在的采辦力約為1600多萬,如果折算成黃金的話,相稱於現在的2億5千萬。從另一個角度來算,當時人均人為程度每月在120到210元之間,而能具有100萬元的財產的比例差未幾是5000萬人裡中有一兩人,以是當時100萬的實際代價會遠超2億5千萬。
砸到最後,方山木和楊漢亮都殺紅了眼,二人正要合作下一塊地盤,此時誰也不肯讓步半步,更加難的是,方山木覺得方山林幫他籌辦了100萬,方山林卻隻籌辦了50萬,以是……方山木冇錢了!
“哈哈,巧了,今晚我出來專門拎了一個大箱子。”楊漢亮從腳下拿出一個暗碼箱,用力拍了拍。
成果大得勝利,樓盤一開盤就賣了30%,打完地基時又賣了30%,還冇有封頂就全數發賣一空,不但回籠了資金,還大賺了近2000萬的純利潤。
朋友路窄,方山木推創辦事生,直接來到楊漢亮麵前,要求楊漢亮讓位。
前後一共才用時幾個月,相稱於每天一睜眼就能淨賺100萬。
方山林扔了兩萬塊讓她唱另一首歌,隨後楊漢亮再次加價。二人你來我往,未幾時就各自扔出來了50多萬。
“是甚麼,你說。”楊漢亮早就對樂水大感興趣了,她不但標緻、文雅、得體,還很有眼色,是個得力的助手,方山木不配具有她。
夜色下的海口,無數霓虹齊放,隨時可見五彩繽紛,滿街都是紙醉金迷,燈光輝煌而閃動,亦真亦幻,將海口打扮成一座滿城斑斕、夜夜歌樂的不夜城。
來海南之前,方山木的胡想是鬥爭10年能夠賺到100萬,再加有房有車有老婆孩子,人生也就美滿了。現在纔來海南兩年,老婆孩子還冇有,但已經賺到了近2000萬,遠超他當初的人生目標,現在的他,彷彿有坐擁江山的派頭,將人生目標上調到了賺夠1個億就罷手。
最熱烈的時候,海口有範圍的歌舞廳約有幾百家以上,加上夜總會、文娛城、演藝廳、K歌房之類,總數過千不成題目。能夠毫不誇大地說,歌廳每條街都有,每座大廈都有,乃至很多大廈的好幾層都有,90年代的海口的確就是歌舞之城、文娛之都、銷金之窟。
楊漢亮也是房地產商,是方山木的直接合作敵手,上個項目差點落入楊漢亮之手,如果不是方山木機靈,連夜開會決定完工,就被楊漢亮橫插一刀奪走了。
此時海南文娛業昌隆與港台有很大乾係,特彆是鑒戒台灣文娛業形式,也是因為港台販子來海南投資最多的範疇一個是農業,另一個就是文娛餐飲業。很多歌舞廳、KTV文明及各種“潛法則”,乃至是消耗訂價與員工稱呼都是從台灣引進的,而台灣則是師從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