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1頁/共6頁]
古人兄弟多分產,前人兄弟亦分產。
假孝廉,仕進員;真孝廉,出口錢。假孝廉,據高軒;真孝廉,守茅簷。假孝,富故鄉;真孝廉,執鋤鐮。真為玉,假為瓦,瓦登廈,玉拋野。不宜真,隻宜假。
匹夫而膺辟召,官吏而至九卿,此亦人生之極榮也。二疏有言:“滿足不辱,知止不殆。”
那薦人的與所薦之人,休慼相乾,不敢胡亂。以是公道大明,朝班清肅。不在話下。
陽羨許季長,耕讀日夜忙。教誨二弟俱成行,不是長兄是父娘。
運退黃金失容,時來鐵也生光。
內裡單表一人,乃汴梁城外安樂村居住,姓莘名善,渾家阮氏。伉儷兩口,開個六陳鋪兒。雖則糶米為生,一應麥豆茶酒油鹽雜貨,無所不備,家道頗頗得過。年過四旬,止生一女,奶名叫做瑤琴。自小生得清秀,更且資性聰明。七歲上,送在村塾中讀書,日誦千言。十歲時,便能吟詩作賦,曾有一絕,為人傳誦。詩雲:
前人分產成弟名,古人分產但囂爭。
孝義名高身並榮,微利相爭家共傾。
許武當時未曾開談,先流下淚來。嚇得世人錯愕無措。兩個兄弟倉猝跪下,問道:“哥哥何事哀痛?”許武道:“我的苦衷,藏之數年,本日不得不言。”指著晏、普道:“隻因為你兩個名譽未成,使我作願意之事,冒不韙之名,有玷於祖宗,貽笑於鄉裡,以是墮淚。”遂取出一卷冊籍,把與世人旁觀。本來地步屋宅及積年收斂米粟布帛之數。世人還未曉其意。許武又道:“我當初教誨兩個兄弟,原要他立品修道,立名顯親。不想我浮名早著,遂先顯達。二弟在家,躬耕力學,不得州郡徵辟。我欲效前人祁大夫內舉不避親,誠恐不知二弟之學行者,說他因兄而得官,誤了畢生名節。我故倡為析居之議,將大宅良田,強奴巧婢,悉據為已有。度吾弟素敦愛敬,決不爭競。吾暫冒貪饕之跡,吾弟有廉讓之名。困蒙鄉裡公斷,榮膺徵聘。今位列公卿,官常無玷,吾誌已遂矣。這些田房奴婢,都是大眾之物,吾豈可一人獨享!這幾年以來,所收米穀布帛,分毫不敢妄用,儘數開載在那冊籍上。本日托付二弟,表為兄的向來心跡,也教眾鄉尊得知。”
臣以菲才,遭遇聖代,致位通顯,未謀報稱,敢圖暇逸?但前人雲:“人生百行,孝弟為先。”“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先父母早背,域兆未修;臣弟二人,學業未立;臣三十未娶。五天子覽奏,準給假暫歸,命乘傳衣錦回籍,複賜黃金二十斤為婚禮之費。許武謝恩辭朝,百官俱於郊野送行。恰是:
本來許晏、許普,自從蒙哥哥教誨,知書達禮,全以孝弟為重,見哥哥如此闡發,覺得理之當然,絕無幾微不平的意義。許武分撥已定,世人皆散。許武居中住了正房,其擺佈鬥室,許晏、許普各住一邊。每日帶領家奴下田耕作,暇則讀書,不時將疑義叩問哥哥,以此為常。妯娌之間,也與他兄弟三人普通和順。今後裡中父老,大家薄許武之所為,都不幸他兩個兄弟,暗裡群情門路:“許武是個假孝廉,許晏、許普纔是個真孝廉。他思念父母麵上,一體同氣,聽其教誨,唯唯諾諾,並不違拗,豈不是孝?他又重義輕財,任分多少,全不爭辯,豈不是廉?”開初裡中傳個好名,叫做“孝弟許武”,現在抹落了武字,改做“孝弟許家”,把許晏、許普弄出一個大名來。那漢朝清議極重,又傳出幾句標語,道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