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家底居然不是負資產[第2頁/共3頁]
【1:早至宋朝,地盤的權益就開端分化為統統權和利用權,到清朝更在南邊流行,統統權為田骨,利用權為田皮。地主具有統統權,耕戶具無益用權,利用權能夠讓渡出租,地主不得乾與,這就是永佃權。本書既然是寫草民,就避不開稼穡,以後也會持續談這些東西。首要還是先提個醒,中原汗青之根在地盤,而汗青的演進,並非人丁激增、地盤兼併這麼簡樸。】
康熙前期,像他如許,一月除了根基口糧,均勻下來另有一兩多銀子,隻算爬在了溫飽線上。金庸的老祖輩查慎行當翰林院編修的時候,雇的轎伕每月人為一兩銀子,算上點外快賞錢,才氣勉強度日。按照同期間文人的記錄,每日四分銀子,隻夠充饑罷了。《紅樓夢》的背景也是這個期間,書中劉姥姥說,五口之家一年所耗是三十兩,這個數量和李肆地點期間的汗青學家推算出來的數量差未幾。
一邊走著一邊算著本身的“餬口本錢”,也將一些餬口細節帶了出來,頓時認識到本身還在用穿越前的思惟看事情,很多東西,三百年後的破鈔根基能夠忽視不計,可在這個期間,倒是開消的大頭。
“康熙年間的物價是……”
接著李肆才記起,自家竟然另有十畝水田!可田骨已經賣給這一帶的富人鐘老爺,隻留下了田皮,也就是所謂的永佃權,提及來他本身又是鐘老爺的耕戶。而李肆連旱田都不會種,更不消說水田。那十畝水田都是關鳳生籌措著雇工在種,扣去租子和人為甚麼的,每年還能收到七八兩銀子。
之前父親病亡,喪事不但花光了父親的積儲,還將那十畝水田的田骨賣了出去。而他謹尊父命,前兩年一向對峙讀書。為了能有童生的資格,必須入私塾,那十畝田的支出,大半都拿出來當了塾師的脩金和節敬,不是靠著關鳳生的照顧,他連用飯都成題目。
【2:清朝綠營兵丁分馬兵、戰兵、守兵三類,後兩類又都歸為步兵,隻是馬兵不必然有馬,守兵也不必然隻守,作為兵丁品級,馬兵月餉2兩,戰兵1兩5錢,守兵1兩。】
是 由】.
李肆在兩個期間的影象裡翻找著資訊,他固然也研討過清史,但相乾質料隻恍惚有點印象。比如說康熙前期,米價大抵一石一兩銀子,田價大抵一畝四五兩,可更細的東西就不清楚了。而這個期間的“李四”,又是個不知柴米油鹽的傢夥,印象也不如何深。
不得了,他竟然還是個小地主……
“還早呢,春苞米還得一個月後才種,現在地氣剛暖,得趁著這時候翻土。”
稼穡甚麼的,李肆一想就頭痛,而甚麼田皮田骨的佃種乾係,他也理不清楚。不過算起來,他每年有四石玉米,靠近三百來公斤糧食,如果不怕吃成棒子的話,飽肚子冇題目,再加上七八兩銀子,彷彿一小我能活下去吧,如何還跑去挖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