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想象很美好,現實很殘酷[第1頁/共4頁]
“父親說的很有事理,兒子也是這般想的,是以,九成九的能夠高元是要走北路的,何況南路上李靖將軍已經派了幾萬人馬在白狼水畔的鬆山設營反對了。”
咄羅搖了點頭,“還冇有發明高句麗兵馬的動靜,不過我們現在也頂多把探馬散到了百裡外,一旦發明高句美人,他們距我們也隻百裡了,百裡之路,半天便能夠達到。父親,我們的進度還是太慢了,早晨不要歇息了,得連夜抓緊時候搶修,起碼得先把一大五小的寨牆寨門都給先修起來。”
“然後我們對他們的行動毫不知情,阿誰李靖狡猾非常,一見如此,便極其傲慢的分兵,留下三萬人守鬆山大營,本身帶三萬人直奔遼東城去了。然後,然後他就奪下了遼東城。”
這麼首要的動靜,竟然過了十幾天賦傳返來,那些將領都是乾嗎吃的,一群廢料。守不住遼東城,你好歹把環境及時報返來。再有他部下的那些斥侯將領也都頂著一腦袋的屎嗎,為甚麼就冇有人發明李靖早就不在白狼城了。他還一向派人盯著白狼城,等著李靖率兵從白狼城解纜,沿白狼水打擊柳城。成果他在柳城等待了這麼多天,人家卻已經把他的遼東城都奪了,而他還和一個傻子似的在這裡等候著彆人的打擊。
一個遼東城,賽過十個營州柳城,乃至一個遼東城比全部遼西都首要。
這回出兵是虧大了,高元心中悄悄哀歎。本來覺得隋海內鬨。諸王爭位,這是一次極其可貴的大好機遇,是高句麗終究能夠光亮正大的進入遼西的機遇。當初他決定出兵時,全麵的評判過隋國的情勢,認定隋國固然之前已經擊敗了突厥,揭示出了一份極其強大的氣力。可內鬨不是內亂,越強大的權勢越輕易毀於內鬨。特彆是隋國當時情勢一片混亂,天子的三個兒子各擁兵馬地盤,一起爭奪皇位,他感覺這場戰役不打個十年八年,起碼也得打個兩三年,就算以後重歸安定,可也必定會元氣大傷。這個時候他們不出兵,那還待何時。等隋海內鬨安定,他也早就把遼西吞入口中,安定起來了。到時高句麗占有遼河平原,安定局勢,再出兵南下把新羅和百濟給滅了,絕了後患,當時再提兵北上,儘力安定遼河平原,當時靺鞨、契丹、奚、室韋諸部一一掃平征服以後,高句麗就將成為東方霸主,然後等候機會,一旦中原再生內鬨,當時高句麗就能結合突厥一起滅掉隋國,朋分中原,乃至高句麗入主中原。當年拓跋氏不也是先起於北方塞外,最後入主中原,建立北魏嗎?高句麗為甚麼就不成以?想他高句麗可不是甚麼化名蠻夷,而是正統的中原苗裔,是周王分封的諸侯之一,他們高句麗一向被漢人汙為東胡,那是歪曲,就如當年關東諸國一向稱楚國為蠻夷一樣。
高元俄然想到了一個極其首要的題目。
長歎一聲,高元有種怠倦有力之感,現在轉頭看看,當初的設法是多麼的誇姣,但是現在的實際是多麼的殘暴。可當初誰又想到,隋海內鬨三月而平,並且終究坐上皇位的竟然不是那三個皇子,而是楊林這個皇孫呢。統統都超乎預感,然後統統都亂套了。現在要考慮的已經不是如何建立一個東方霸主國,而是如何保住遼河東岸平原,保住那道遼河防地,以保住高句麗五百年之基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