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重回大明之還我河山 - 第235章 連城璧與王興

第235章 連城璧與王興[第1頁/共3頁]

夏博敏鎮靜地大聲說道,“再說了,我的火線批示部,本來就在四周的新會城呀……”

“虎將?”

“不是說有欣喜的嗎,我可幫你收了一員虎將!”

剛進港灣,艉樓內的林嘯就舉著望遠鏡,遠遠打量著這兩個陽光充沛、風景誘人的海中大島。

一番酬酢後,在世人的簇擁下,便進入盜窟議事廳落座,經詳確聊,林嘯終究一一搞清了這幾人的來龍去脈。

夏博敏聞言卻輕聲笑道:“你還真說對了隊長,你和方艦長說說,讓他加快一點航速吧,爭奪明天傍晚趕到下川島可好?我在那邊等你。”

林嘯登陸後才得知,眼下,這兒是明軍陳奇策部的抗清按照地。

“哦,我問過了,明天上午,我們將達到電白縣一帶,”

兩主島周邊還環抱著二十多個小島,總麵積約有兩百多平方千米,長長的海岸線外,海水清澈,天然海灘上,沙粒晶瑩,四時如春,風景迤邐。

第三位,就是本島的島主,海軍都督陳奇策。

“是的林總,估計明每天亮,便能夠達到高州的電白縣水東港一帶了。”方宇春小聲應道。

一天,王興正宴請來賓,忽報清軍來攻,即請來賓斟滿熱酒一杯等候,單人匹馬揮戈直進,活捉清軍當頭一將回城,而杯中熱酒未涼,很有關雲長溫酒斬華雄之氣勢,清軍無法奔退,來時三萬人,退時僅存一半。

林嘯嘀咕一聲,滿臉的迷惑,這小子,搞的甚麼鬼花樣?莫非,他又收編了哪支抗清義兵?

永曆十四年蒲月,陳奇策笑而受刃,士報酬之墮淚,暗裡紛繁燒紙祭奠。

素有“南海碧波出芙蓉”之稱的上川島,形狀好像一隻騰躍起舞的海獅,是廣東本地最大的島嶼,以山峻石奇、波瀾彭湃而聞名;而下川島則神似一隻展翅翱翔的海鷗,以海灣陡峭、溫婉娟秀而見長。

當“欽州號”緩緩駛入下川島南澳港的時候,隻見港灣內停滿了大大小小的戰船,足稀有百艘之多,船埠上插滿的彩旗頂風招展,此中一麵大旗上一個鬥大的“明”字模糊可見。

後永曆帝賜封王興為虎賁將軍,幫手連城璧屢敗清軍,在廣東幾近全境淪陷的最困難期間,他們竟在小小的汶村一帶,以數千之眾與清軍相持長達數年之久。

說是大島,當然比不下台灣島和海南島辣麼大,但比起香港、澳門一類的小島,卻確切要大很多了。

王興卻把清軍的企圖據實相告,連城璧遂召諸兵將喝酒,酒半對世人說道:“敵令媛贖吾印,當與否?”

連城璧是文官領軍,但他部下,卻有一名叫王興的虎將,不但技藝高強,還重情重義,是連城璧最為倚重的臂膀。

林嘯確認後,對著話筒大聲道,“如何,莫非你小子要在海邊等我?”

連城璧具其事答覆佟養甲,王興又在答覆書上寫道:“廣東易得,此印可貴,按察不成威劫,王興豈可利誘!”

第一名是連城璧,時任左副都禦史,四十來歲,邊幅清奇,崇禎年間做過順德知縣和陝西道禦史;隆武二年出任廣東巡按,幫手王化澄整備軍務;永曆三年,明廷命連城璧以副都禦史督兵出江楚抗擊清軍;永曆四年八月,欲召其為刑部右侍郎,因情勢危急而未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