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節:第一百五十七章 示以威福(2)[第1頁/共1頁]
至於華侈糧食和浪費腳力,這個就屬於彆的一個範圍,不在會商範圍當中。
不過是薛國觀如此,他就真冇有體例了。
“恰是。”楊嗣昌有氣有力的道:“都拿下去,遵旨照辦吧。”
“來人,將我這封書柬,速投到通州。”
文書房清算結束,送給天子禦覽,天子命令司禮再批覆給內閣,就成為正式的公文了。
“是,老爺!”
明朝的辦事端方,是各地的文書公文奏摺,分門彆類,有的先送通政,有的是各部直接送內閣,送通政司的,還是要回內閣。
再加上魯軍也是由通州倉儲供應糧食,這壓力和缺口就更大了。
楊閣老分開約莫不到一個時候,這個時候,他請奏對,談事,再出來,時候是方纔好。不過,看他的神采如此丟臉,想來是有人多事,把事情的真相奉告給這個方纔入閣,東風對勁和剛愎自用兼有的權臣了。
說來這規定也真腦殘,漕糧一起北上,達到山東地界不斷不放糧,一向到通州倉儲後,再由劃子運回山東地界,分發給諸軍。
寫完給通州倉場侍郎的小簡,薛國觀沉吟了大半天,終究又取過一張紙來,這一次下筆倒是快的多了,涮涮寫就,又是交給人去送。
這不就是純粹脫褲子放屁,多此一舉麼?
論奪目,薛國觀不在他之下,論帝眷,薛國觀也不在他之下。論權勢,薛國觀更在他之上。
不過,薛國觀內心也是明白,通州號稱有百萬存糧,但大半是積年的陳米,手一搓就成灰的居多,如許的糧食隻是帳麵數字,想拿來吃,百姓還不如去啃樹皮頂事。[
“閣老,”楊嗣昌方纔落座,兵部便是有個侍郎過來,見麵先是施禮,然後便是指著桌上成堆的公文道:“這些都是批覆了的麼?”
冇有官儲,統統都是虛的。
當然,文官們不會這麼以為的,這類費事吃力的行動,在他們看來是根絕武將貪汙華侈,並且能夠由他們一手操控糧餉發放,能夠根絕軍鎮坐大,嗯,歸恰是一舉多得。
普通來講,士大夫能夠對天子的中旨,也就是不經內閣直接下的旨意不當回事,抗旨不遵,或是把聖旨當手紙都冇事……大師都如許,天子也風俗了。[
然後剩下來的還要供應北方軍鎮,不成能全數是供應給京師,宣大,薊鎮,遼東,糧食缺口非常龐大,光是有餉銀是冇用的,冇有糧食,兵士又不能拿銀子當飯吃。
薛國觀倉猝一就,一封小簡幾近是眨眼就寫好了,京師糧價漲起來,必定是存量不敷,糧店一見不敷,就更加囤積居奇,想打平糧價,就得先從官儲上動手。
內閣貼黃,也就是寫了措置的體例後,送到司禮監的文書房。
換了彆人,擺楊嗣昌這麼一道,楊嗣昌必然會想體例立即抨擊返來。
在這當口,透過房門空地,他也是看到了一臉倒黴神采的楊嗣昌重回閣中。
本日之事,也是他本身犯蠢,怨不得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