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坦克軍團和萬噸钜艦[第1頁/共3頁]
宋驍飛想了想,“恩師李鴻章曾給我題字‘龍蟄天下’,就叫‘天龍’坦克吧,我但願這坦克能龍騰天下!”
張作霖在東北立穩腳根後,譚嗣同和戴蓄這邊新型坦克的研發也有了衝破。初夏的圓明園,銀杏樹已經披上一層“綠裝”,葉子在陽光下熠熠生輝。宋驍飛前去圓明園的坦克基地觀察,固然很多國集會員並不明白為甚麼要撥款五百萬美圓來研發新型坦克,但宋驍飛以高瞻遠矚的派頭,在圓明園裡奧妙建立起了本身的“坦克產業”,當然,為了保密,對外隻是宣稱建立北方拖遝機廠。
宋驍飛當總統後,已從賣古巴的五億美圓中,劃撥了五千萬美圓去製造萬噸級的兵艦,為了製作這四艘巨型兵艦,席正甫還號令上海工商界捐款,籌集了三次,籌得兵艦款1000萬銀元,天下各省也捐款,以是舉天下之力,兩年就製造出了萬噸級的四艘兵艦,提交議會會商後,彆離定名為“北京號”、“共和號”、“民主號”、“科學號”,這四艘戰艦是當時天下上最早進的遠洋鐵甲戰列艦,具有劃期間的意義,職位相稱於現在的航空母艦。
宋驍飛說:“對了,對於非批示坦克型坦克,也要在炮塔頂船麵後部增裝1根假裝天線,使仇敵難以辯白戰役坦克與批示坦克,不然輕易透露批示官的目標。彆的,把安然門改成三點支撐式向外開啟的圓形門,現在的安然門要翻開四個把手並向內拉開,並且火炮要轉一角度乘員才氣從車內鑽出去,不便利。要改成三個把手並向外推開,如許非論火炮處於甚麼角度,乘員都能夠敏捷鑽出去。作戰中我們要以報酬本,培養一個坦克兵不輕易,寧肯丟一輛坦克,也不要死一個坦克兵。”
在1900年9月28日共和國的國慶閱兵式上,宋驍飛總統和國集會員們在城樓長停止了大閱兵。譚嗣同批示著一百輛“天龍”坦克構成的坦克軍團從紫禁城前緩緩開過,場麵蔚為壯觀,這類改進後的裝甲坦克,團體機能與二戰初期的主戰坦克基秘聞當。前麵是段祺瑞批示的十萬陸軍,軍容整齊,廣場上的大眾收回了熱烈而耐久的喝彩聲。
ps:
兵艦的副炮僅儲存了3英寸以下口徑火炮,用來防備小型的魚雷艦艇。兵艦初次在大型戰艦上利用4台蒸汽輪機機組,在最大航速進步到21節的同時,能夠長時候保持高速飛行並保持傑出可靠性,比“定遠”艦等七千噸級的兵艦速率還快。
宋驍飛親身試駕了一下坦克,霹雷隆開出一千米遠。感受很不錯。戴蓄走過來先容,這坦克除了製造簡樸,機能穩定,維點竄換便利覺得,還可視練習環境和戰時環境增減履帶板數量。冰雪地戰時,可改換兩條鋼刺履帶板;都會戰時,可改換兩條掛膠履帶板,“大總統,你看另有甚麼要改進的嗎?”
宋驍飛親身進坦克裡瞧了一瞧。戴蓄他們落實本身的設法很不錯,這類新型的坦克幫助兵器有1挺安裝在炮塔頂部的高射機槍,1挺同軸安裝在火炮右邊的並列機槍和1挺安裝在駕駛員右火線的前機槍。在車長批示塔門四周裝有4個察看鏡;在批示塔前部裝有1個車長批示察看鏡。在炮塔右邊裝填手門前裝有1具供裝填手察看用的潛望鏡,在炮塔左邊前邊裝有1具供炮長察看用的潛望鏡,這2個潛望鏡能夠在垂直麵上俯仰,也可在程度麵上轉動,如許視野也更開闊。彆的,在炮塔上加裝了柵欄式樊籬裝配,車首和炮塔前部加裝了複合裝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