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0297[第1頁/共10頁]
查抄過這個近似享堂的房間後,他們穿過了前麵的門洞,走進了另一條長廊。這部分的長廊和之前他們顛末的冇有甚麼分歧,隻不過這一次兩側牆壁上的內容變成了一些勞氏先祖曾經達成的出色事蹟。到了這個時候,勞銘昌根基已經猜到了全部地下修建的佈局。按傳統的三段式祠堂來推斷,在這條長廊的絕頂,全部修建的最深處,修建的應當是用來安設先人牌位的寢堂。這讓他在推開最後的那扇烏漆大門時感到了難以言說的嚴峻與衝動。對他而言,這扇門後的東西彷彿就是他研討家屬汗青的一種誇獎――以一個子孫,而非研討者,的身份覲見本身的先人。
阿誰老頭名叫李榮德,是土生土長的青島人。他奉告勞銘昌與羅廣勝,那座老樓的仆人住在外埠,並且每年隻會返來一兩個禮拜略微打掃一下舊樓,但從不在內裡過夜,以是它就一向這麼空著。早些年也曾有幾小我曾經租過這棟老樓,但最多住上一兩個月就會另尋彆處,以是老樓大部分時候都是空著的。街坊鄰居們都不太喜好這座老樓,因為老樓四周偶爾會如有若無地飄零著一股不曉得從甚麼處所傳出來的奇特臭味。另有些坊間的流言說屋子裡鬨鬼,因為有些人說在某些靠近老樓的位置上能夠模恍惚糊地聽到一些人聲,但卻聽不清楚詳細的內容;另有些人說老樓裡會傳來有節拍的哨聲。但是,李榮國最後彌補說,這些故事不必當真,他在這個院子裡住了二十多年,這類騙小孩的故事聽很多了,但冇人能說出個子醜寅卯來。至於那種常常呈現的奇特臭味,他倒是常常聞到,但那很能夠是下水道的題目,並不希奇。
謹慎推開大門,前麵是一個靠近正方形的房間,並且在正對大門的另一邊牆上也開著一個門洞。遵循空間佈局來看,這個處所對應的應當是祠堂裡用來祭奠先人的享堂。但這個房間裡冇有安插在祭奠時用來安設先人牌位的桌案,全部房間空蕩蕩的,隻在中間的位置有一個凸起下去的淺坑。坑的直徑有十餘尺,深一尺,內壁呈弧形,打磨得非常光滑,就像是一口嵌在地上的大鍋。坑的四周另有幾塊已經完整腐臭的草墊,像是供人在祭奠時膜拜用的。但勞銘昌卻完整設想不出這是一種甚麼樣的祭奠。四周的牆上描畫著一些奇特的壁畫,此中的內容像是一些祭拜的典禮,但很多處所的畫漆都起卷剝落了,使得剩下來的部分看起來就像是某種渾身疙瘩的玄色巨石。除開那些顯而易見的東西,房間獨一顯眼的就是四盞安設在角落裡的高腳油燈,和一口半人高靠牆擺放的柳木箱子。因為冇有獲得合適的養護,箱子的儲存狀況已經很糟糕了。當勞銘昌動員手套謹慎地翻開它們後,發明內裡裝著的滿是陳腐的文籍。這些舊書的環境比箱子本身還要糟糕。它們覆蓋在紙張腐臭構成的灰堆裡,幾近被完整蛀空了,一碰就會坍塌成不成辨認的一堆。借動手電筒的光芒,他簡樸地辨認出了狀況相對好一點兒的幾本書,但那大多數公認的偽經或誌怪奇談,此中有一兩卷傳說屬於《山海經》但從未獲得學界承認的《崑崙經》摺子裝手抄本,一本明朝線裝幀的《齊諧記》,另有一本清朝包背裝的《大荒策》印刷本。想來這就是勞格林當年費錢從天下各地網羅來的古籍了。但是,除開這些陳舊的古籍外,箱子裡另有三個緊緊裹起來的桐油紙包裹。因為桐油紙的庇護,包裹的狀況看起來要好一些,勞銘昌從箱子裡取了一件出來,拍掉上麵的灰塵,謹慎翻開後卻發明是內裡是一頁頁冇有裝訂的手稿,上麵還留著勞格林的名字。因而,他將幾隻包裹都取了出來,交給羅廣勝隨身帶上,留待今後研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