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汝瓷孤品[第1頁/共2頁]
吳本昌一臉的慎重,動容道:“張揚小友,請再給我看看。”
林采薇想的是,在童瘦子古玩店裡的時候,張揚說過一句話,他說童瘦子的確看走眼了。
吳本昌俄然驚叫道:“不錯!不錯!這的確是明朝的汝瓷!”
而吳本昌,更是這個行業神一級的存在。
林采薇也在看畫,一邊看,一邊說道:“這幅畫,我也看不出有甚麼古怪。莫非有夾層?”
多了幾百年的汗青!
吳本昌的重視力,一向放在汝瓷上,聽到這話,不由得放下弦紋樽,指著那幅畫,用一種不太自傲的語氣問道:“張揚小友,這幅畫,我也看走眼了不成?”
這件弦紋樽的斷代,從清朝升到了明朝!
張揚道:“這個弦紋樽,跟宣德留下來的各款,的確很不不異,正因為如此,大師纔看走了眼,覺得這是清朝的仿品。這件仿汝瓷,利用的不是白胎而是淡黃褐色的胎土,近似於香灰胎,這申明,成化仿汝是胎釉一起仿,此瓷開細冰裂紋片,釉質瑩潤,天青色有綠韻,極其賞心好看。”
吳本昌神采凝重,緩緩點頭:“好。”
張揚淡淡的道:“鑒古,斷的是年代,考的是眼力,鑒的是本質。懂文明,知汗青,當然更好,但是,如果隻是流於學問,不曉得實際鑒定,那就是學而不思則罔了。”
張揚道:“對,這上麵,本來有幾個字,寫的應當是,大明成化年製。”
吳本昌握著弦紋樽,看了又看,然後將它放在桌麵上,拿起放大鏡,慎重其事的研討起來。
畫裡藏畫,這是書畫裝裱行業常用的伎倆,普通是在某種特彆環境下利用,能夠起到庇護名畫或埋冇真跡的目標。
“你運氣這麼好?隨便看中一個貨,就是成化孤品汝瓷?這個估且存疑,總得做了碳十四測年檢測以後,纔好定論。”林采蘋道,“這幅畫呢?你又有甚麼說道?”
張揚道:“這不是被光陰磨平的,而是被人成心磨平的。”
對待麵前這兩件古物,吳本昌就是一眼定乾坤,用本身的學問和經曆,快速的下告終論。
張揚道:“吳老,請您再掌一次眼。”
它的代價,從一件無足輕重的古玩,直接飆升到了國寶的高度,其代價,已經遠遠不止二萬五,的確是不成估計,成了無價之寶!
林采蘋道:“說得跟真的一樣!鑒古鑒古,講究的是汗青和文明,你一個後生小子,讀過幾本汗青書?懂很多少當代文明?就敢班門弄斧,在吳老麵前賣乖弄巧?”
這幅畫的仆人,是吳本昌的一個保藏家朋友。
林采蘋去看姐姐,卻見林采薇掩住了嘴,睜圓了斑斕的雙眼,早就驚奇得說不出話來了。
他把汝瓷天青釉弦紋樽擺正,說道:“就釉質和光彩而言,此瓷和博物院館藏宋汝比擬較,也毫不減色,難分伯仲。成化年間,仿過哥瓷,拿此瓷和存世的成化哥瓷比擬較,也有異曲同工之妙。由此可見,成化仿汝的高超技藝,也左證了此碗是成化汝瓷。”
能開私家博物館的藏家,那絕對是頂級鑒定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