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章 風雨欲來[第1頁/共4頁]
祝皇後道:“聽聞母後身子不適,請了徽王妃出去抄經,媳婦們深感不安,如何能讓長輩抄經?合該我們身為媳婦的抄纔是,我與安mm稟了官家,道是母後身子不適,這抄經還是我們親身來抄纔是,萬不敢勞動王妃娘娘。”
太後勉強深呼吸了一下,看了一眼一旁正在眼觀鼻鼻觀心的徽王妃,憋住氣坐下來道:“請她們出去。”
一時朝中諫言奏摺又是雪片也似,此次倒是指向了一貫寬柔暖和的熙寧帝陛下。官家仍然未頒發定見,隻是對上了摺子的皇親國戚給了些犒賞,嘉其為國為民之心,卻也並冇有讓戶部點竄稅法,是以收稅這事,仍然冇有下文,這位官家,因是旁支過繼,一貫暖和柔善,這倒是第一次讓朝中高低官員們,感遭到了天意高難問,君心難測來。
寶如心知肚明,一邊向徽王妃也下拜施禮,徽王妃趕緊笑道:“快請起,太後孃娘身子好便是社稷之福了,抄經原就是妾成分內之事,不敢稱勞煩。”
寶如道:“臣婦隻之國之本在民,卻未傳聞過國之本在士,無事袖手交心性,臨危一死報君王,依臣婦看,隻說不做的士大夫,倒不如辛苦耕作準期征稅的升鬥小民和邊疆抗敵的軍漢。”
這些年熙寧帝一向推行輕徭役薄稅賦,勸農為主的固本安民之道,除了增收商稅中的鹽茶市舶稅以外,官方糧稅地盤稅大幅減少,逢水旱蟲霜等災年乃至直接蠲免,也是以官方各地奏報多是頌讚之聲,濟世安民之策大興,國泰民安,欣欣茂發,百姓得以療攝生息,各地民亂幾近絕跡。但是稅減了,民富了,國庫不免也就有些薄弱。現在戰事一興,各地調軍發兵、糧草馬匹、兵器銀餉、練兵用度、戰事補葺,征用民伕,樣樣都要錢,大略合計先期用度便約需一千八百萬,而國庫一年兩稅支出不過兩千多萬兩,貿易稅四百萬兩,合起來都難以對付戰事國防開支,立即顯得捉襟見肘,入不敷出,這銀子要從那裡出,立時就提到了朝堂議事日程上。
這摺子一上,朝中文臣嘩然,本朝重文輕武,一貫文臣對勳貴多有些看不起,現在此事上卻被勳貴們搶先表忠心打了臉。最關頭而奧妙的是,徽王是誰?當明天子的親爹!他支撐征稅意味著甚麼?莫非官家也有此意!而弘慶大長公主、寧國公府的支撐也讓很多人不測,但也有內裡曉得些內幕的人曉得前陣子寧國公府和大長公主府受過宮裡的告誡,隻怕這是急著表示儘忠,內心一定就有多麼想征稅了,是以當然文臣們勳貴們毫無時令隻知媚上的行動嗤之以鼻,卻也不免心中微微有些波瀾。
一旁女官趕緊起家將寶如引了出去,太後眼爭爭看著祝皇後不痛不癢地措置了寶如,心中怒不成遏,卻還是對有孕的六宮之主皇後冇體例,隻能吞下這口氣,看著祝皇後和安貴妃又假惺惺道了一些吉利寬解的話兒才歸去,連徽王妃也不好再留,隻能打發她也回王府,本身倒是越想越氣,命人召了永安長公主出去,倒是想和女兒一吐委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