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鑽進燕山[第1頁/共3頁]
宋獻策眸子一轉道:“主上,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就在京師,不如讓吳襄給吳三桂寫一封招降信,這封手劄可抵十萬兩銀。”
李友道:“如何不記得,在最危急時主上僅率十七騎遁入商洛山,恰是仰仗著商洛山之地形才得以擺脫明軍之追剿。”
李年轉移話題道:“兄長,這跟崇禎老兒有甚麼乾係?”
李自成又對牛金星和宋獻策道:“丞相、左智囊,我們接著再議剛纔的事,對吳三桂的那幾萬關寧軍,究竟是打還是招降?”
鞏永固道:“聖上,多餘的糧食不能留給流賊,燒了吧。”
“你們錯了。”李岩擺手道,“你們忽視了一個究竟。”
顛末會商,李自成決定三品以上官員一概不消。
“屆時我大順軍四周合圍,崇禎老兒還能往哪跑?”
“如何冇有乾係。”李岩道,“你們莫非冇有發明,此時的崇禎與當年的主上,處境竟然有些近似嗎?”
大順軍仍占有著絕對上風。
“不是另有一百多匹馱馬嗎?”朱高遠道。
“但是兄長,還是不對啊。”李年道,“主上當年遁入商洛山中是要韜光養晦,以待時勢產生竄改,崇禎老兒躲進燕山能有甚麼用?”
李牟哂然一笑接著說道:“崇禎十二年,主上從商洛山中複出時不過三千眾,要不是兄長大力互助,又豈能有明天?”
牛金星道:“既然主上決定了要招安,最好還是派數員降將前去,吳三桂看到主上善待大明各路降軍,並對各鎮降將委以重擔後,也就不會再生出疑慮之心。”
南下或者東進另有一線朝氣,北上真是死路。
……
朱高遠眉頭一皺問道:“如何,不能全帶走嗎?”
“是的。”李岩點頭道,“古北口是進入燕山的古通道之一,如果運氣好的話,崇禎直接會被你我兄弟攔個正著,退一步講,就算崇禎冇從古北口進山,終究大抵率也還是要從古北口出山與關寧軍彙合的,以是我們隻要守住古北口準能逮住他。”
“這倒也是。”李年道,“以是兄長纔要北上古北口?”
“不能燒。”王文彥急道,“燒了糧食也一定會餓著流賊,刻苦的還是京畿百姓。”
“關寧軍足有四五萬人馬,還是堪與我大順軍一戰的。”
昌平失守的動靜傳到北京時,
“臣遵旨。”左懋泰長長一揖,回身出了乾清宮去草擬聖旨。
“暗裡也不準說。”李岩正色說道,“如果說順嘴了,一不謹慎就會脫口而出,萬一這話傳入丞相和主上耳中,那就說不清楚了。”
“王愛卿所言極是,就把多餘的糧食留給京畿百姓吧。”朱高遠喟然說道,“朕禦極十七年,就冇給京畿百姓帶來福祉。”
三品以下的則能夠優先遴選出一批廉潔自守的官員委以重擔。
一大朝晨,大明內閣首輔魏藻德又帶著大大小小上千個官員,跪在了承天門外,要求大順朝一體任命。
實話實說,李自成也感覺四萬兩銀子寒傖了些,但是他拿不出更多了。
……
“倒是給他們帶來了很多的災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