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四百二十五章 設立軍機處[第2頁/共3頁]
相反,東林黨人固然懂軍事的也未幾,但多少比溫周黨要強一些,最起碼兵部尚書王洽是鐵定要進軍機處的。如此一來,便可奇妙地架空溫體仁和周延儒,讓他們逐步邊沿化。
並且內閣中鬥爭狠惡,即便東林黨內部,也常因定見不一而生辯論,辦事效力可想而知。其他事件猶可,觸及軍事但是半點也遲誤不得的,是以朱由檢疇昔常常不得不繞過內閣,直接下達特旨。如許做大要上看起來效力是高了,但官員個人對此定見非常大,衝突情感也非常嚴峻。幸虧幾次軍事行動都勝利了,一旦有一次不勝利,恐怕他們就要藉機群起而攻之,朱由檢的權威就會生擺盪。
以是軍機處大臣的人選,朱由檢實在心中已經稀有。兵部尚書王洽、兵部侍郎楊嗣昌是必不成少的,這兩人都是閣臣,王洽還是東林黨人,也算是給了東林黨一個麵子。
實在這個軍機處,當然是效仿清朝的軍機處而來,朱由檢連名字也懶得換了。東林黨人也確切猜對了一部分,朱由檢確有效軍機處與內閣分權的設法。
一,建立值班軌製,措置統統告急軍情;
以是朱由檢並不想架空內閣,隻想把軍權從內閣平分離出來。他真正想效仿的是當代的“中心軍委”,或是“參謀長聯席集會”,即隻要軍事批示權,而不乾與其他事件。乃至像征兵、體例、設備、練習、軍事科研、甲士薪資報酬等“淺顯”軍事事件,也仍歸兵部管。說白了一句話,軍機處儘管兵戈。
現在朱由檢固然把握了一部分軍權,但還是不能完整放開手腳,任用有才氣的武將。比如從遼東撤兵至山海關,名義上算是孫承宗批示的,孫承宗為此還背了黑鍋;安定西南兵變,名義上算是成基命批示;京師保衛戰,名義上是內閣批示,實際上是朱由檢直接批示,廷臣對此定見很大;此次平叛之戰,則是盧象升和孫傳庭兩名文官批示,幸虧這兩人軍事才氣都還不錯。
至於軍機處的人選題目,東林黨有東林黨的籌算,朱由檢也有朱由檢的高招,不然他也不會等閒提出這個構思,反被東林黨操縱。明朝的端方是以文製武,這一點朱由檢並不反對。但詳細的軍事作戰,必須由武將去完成。明朝在這方麵做得過分,連領兵兵戈也必須由文官擔負統帥,而文官又不知兵,必定導致軍事失利,遼東現在的局麵便是文官統帥形成的惡果。
但是另有一小我,東林黨毫不會想到,那就是盧象升。朱由檢籌算在廷推之時,讓溫體仁和周延儒力推盧象升。盧象升現在是直接掌兵的,隻要他能入軍機處,那就開了軍事直接批示者進入最高權力機構的先河,為下一步真正的武將進入軍機處做了鋪墊。
因為現在的內閣權力實在太大,幾近統統朝政,均需內閣做出票擬。固然朱由檢費經心機,在內閣中安插了溫體仁、周延儒等人,但東林黨還是占上風,內閣常常不能做出合適本身情意的票擬。固然終究的批紅權在天子手上,朱由檢也不成能每個票擬都打歸去讓內閣重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