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2.第322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三)[第1頁/共10頁]
如此對峙到了1630年,也就是客歲春季的時候,福爾摩沙的情勢已經完整絕望——對華貿易打不開,對日貿易固然獲得規複,但卻冇大員港的甚麼油水:荷蘭人當然能夠對來台灣的少量日本販子收稅,但日本方麵也一樣能夠從九州島長崎、平戶的荷蘭販子身上把在台灣繳的稅金給抽返來。如此一進一出,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喪失更大,成果在公司的壓力下,大員港隻好持續對日本販子履行零關稅政策。年複一年的钜額虧損,已經累加到了讓巴達維亞總部冇法忍耐的程度。普特曼斯總督對峙興建熱蘭遮城堡的浩大開消,更是讓鄙吝的公司董事幾近要跳腳:都虧成如許了,如何還要持續投錢?不是應當判定割肉止損嗎?
“……大員港……真的是越來越繁華了啊……”
固然此時已是夏季,但在台灣,除了遲早時分稍有寒意以外,白日裡的氣候仍然還算暖和。
——崇禎四年十仲春,又一場突如其來的天降橫禍,狠狠地砸到了邇來流年倒黴的德川幕府頭上……
(高雄舊稱“打狗”,傳聞本地的原住民為了遁藏外來擾亂和內部的爭鬥,就在村莊四周大量的蒔植刺竹來庇護村落,而刺竹的土語發音是“打狗”。至於高雄這個稱呼,是日占期間日本人按照“打狗”的日語發音而創製的。不管字音字意都高雅了很多,因而就成了正式的稱呼。正如基隆代替了雞籠一樣。)
大員港的荷蘭海員和兵士,比來也常常去高雄的貿易區消遣和文娛——比起大員港阿誰粗陋的集市,高雄的貿易區毫無疑問有著更多的挑選。如果他們抱病了,還能夠在高雄接管中國大夫的醫治,比起那些渾身臭烘烘隻曉得灌腸和放血的德國大夫,中國大夫的藥物和針刺療法總返來得略微有效一些。
因而,普特曼斯總督剛一上任,就不得不極力搜刮兵力,策動一場懲戒中國人的平叛戰役。最後,帶著對東亞土著人的一貫輕視,普特曼斯覺得憑著大員港方麵拚集的四百名流兵,本身很快就能粉碎這些中國人的抵當——大員港的雇傭兵批示官向總督吹噓說,他部下的一個兵士能夠打倒二十五其中國人。
因而,普特曼斯總督的事蹟很快蒸蒸日上,巴達維亞的總公司對他嘉獎有加。而他小我的好處也滾滾而來——這讓普特曼斯總督多少感到有點慚愧,因為這美滿是撿了總公司的便宜,而不是靠他本身的儘力。
——這就是普特曼斯總督近年來統統欣喜與憂?的來源,同時也是大員港荷蘭殖民地的惡夢和救星。
獨一讓普特曼斯總督略微歡暢一點的動靜,就是南邊高雄港阿誰可愛的叛軍頭子張偉,被另一個強大武裝個人——占有在海南島和珠江口的“澳洲人”降服,今後接管收編,分開了這座島嶼。但接辦高雄港的“澳洲人”氣力更加強大,北港的何斌也投奔了他們,公司還是冇法規複對島上中國移民的統治。
跟著麻豆社的毀滅,台灣南部的統統土人部落,全都驚駭地跪倒在了澳洲人的腳下。包含之前耐久憑藉荷蘭人的新港社土人,也毫不躊躇地改換了仆人,跑到高雄去叩首進貢,讓普特曼斯總督感到很不舒暢。但不管如何樣,本來對大員港有著很大威脅,常常在城外“出草”、“獵頭”的土人們,眼下已經根基被澳洲人打倒和順服,從大員到高雄的陸路也變得安然起來,澳洲人乃至開端在兩地之間構築一條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