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5.第325章 、崇禎四年的二十七個瞬間(十六)[第1頁/共15頁]
——這位衣衫樸實的中年墨客,恰是明末汗青上聞名的發熱驢友徐霞客,在當時世人眼中屬於屢試不第、不務正業的浪蕩子,但在後代教科書中的名頭,倒是比跟他同期間任何一名新科狀元都要清脆很多。
然後,龐大的大眾牛車就迎著習習秋風,行駛在了一望無邊的郊野之間——固然已是暮秋,但在海南島這個處所,秋風從不酷寒,反而是非常清爽惱人。現在這會兒氣候陰沉,恰是不冷不熱,風調雨順的日子,農夫都鄙人田,做工的,行商的,或徒步或推車挑擔,路上行人紛繁,看上去多數也都衣衫整齊,少有破衣爛衫的貧民。朝著門路兩邊望去,隻見黃褐色的巷子彎曲折曲地在長滿灌木和樹木的土坡和水田之間蜿蜒盤曲。眼下第二季的水稻方纔收割結束,稻田裡已經種上了冬小麥、蠶豆和各種綠肥作物。一眼望去,儘是一派鬱鬱蔥蔥、朝氣暢旺的氣象,讓徐霞客看得非常感慨。
這些髡賊小吏身上的衣服,也不似明朝人的寬袍大袖,而滿是緊繃繃的,腰裡還束著腰帶,衣料滿是一色的棉布,冇有甚麼裝潢品,更冇有刺繡甚麼圖案,隻是在他們的胸口有一排縫上去的數字――徐霞客曉得那叫阿拉伯數字,與“姑蘇碼子”近似,在阿拉伯數字上麵另有二個漢字:“港務”。
望著這座充滿各種“澳洲風”特性的豪華修建,徐家兄弟一時候不由得怔住了,好半天賦回過神來。至於店中的商品更不必說了,本來徐霞客感覺南京應當是天下第一等的天下奇珍奇貨堆積之所,冇想到和這裡比擬的確連個零頭都比不上。各式五彩繽紛的小金飾、精彩的糕點和糖果、嵌入了花瓣的透明番筧……不知有多少小玩意兒是他冇見過的,讓他恨不得全買回家裡當作分贈親朋的禮品,而傾銷的女伴計也是非常的熱忱,但徐霞客和徐仲昭最後還是咬牙一樣冇買――倒不是因為他們囊中羞怯,而是因為他們接下來還籌算去看看黎母山的風景,現在就買太多的東西,進山必定會不便利,隻能比及回程的時候再說。
最讓人吃驚的還是屋頂,竟然是穹頂玻璃天窗――全部中庭上麵滿是用鐵條搭建的框架,上麵鑲嵌的整塊的玻璃“瓦片”。明麗的陽光從玻璃瓦上透過,把這三層樓宇裡照得極其敞亮,和大明本地那些內裡黑黝黝的平常店鋪大為分歧。而在玻璃覆頂的中庭內裡,還擺了很多盆栽的花草,看著好像室內花圃普通。
※※※※※※※※※※※※※※※※※※※※※※※
徐霞客兄弟倆就如許走在人行道上,固然故意想要保持某種士人風采,但是東門市這裡的新奇東西實在太多,很快就讓他們忍不住開端東張西望,那些商店裡的每一件新奇貨件,都引得這對自誇為見多識廣的兄弟立足旁觀,而她們走在街上的線路逐步變成了“z”字形——街道兩邊的每一家鋪麵都要出來逛逛。哪怕被嘲笑成土包子、鄉巴佬也厚著臉皮忍了:像如許人頭攢動的繁華街道,徐霞客在南京、武昌也見過,但卻毫不如此地市道上的次序傑出,街道整齊,另有房屋的“異國情調”,從而給他留下了深切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