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5.第395章 、崇禎皇帝的絕望(中)[第1頁/共5頁]
固然他期近位之初,曾經跟淺顯高中生一樣的天真,乃至覺得隻要把天下交給東林黨的君子君子辦理,本身就能高枕無憂了。但這幾年捱了那麼多的慘痛經驗以後,崇禎天子多少也還是練出了些經曆和手腕:
在北都城外,還散落著一些本年春季進京勤王未歸的外省救兵,但因為兵部戶部相互扯皮,長時候回絕給勤王軍供應糧餉的原因,這些被寒了心的救兵大半早已崩潰,成了匪賊鬍匪,在京畿四周燒殺劫奪。剩下的外省官軍也是怨氣沖天,完整不聽調劑,很難希冀他們好好兵戈,乃至還得防備他們造反。
眼下的京畿四周,或者全部北直隸,朝廷就隻剩下了兩支矯捷兵力,但他們也各有重擔:一支是由遼東巡撫丘嘉禾統領,駐守在山海關的九千川軍,賣力監督有不穩偏向的關寧軍,以及作為韃虜來襲之時的最後防地;另一支是右參政盧象升在北直隸南部編練的天雄軍,駐守於大名、廣平、順德三府,眼下正在跟翻越太行山而來的陝西流寇幾次苦戰,並且還要彈壓境內的聞香教徒起事,一樣分不開身。
並且,北京乃是天下第一等的大城,城牆周長數十裡,憑著這點兵力,在城牆上十步隻站一小我守城也很勉強。再要減少駐軍的話,來犯之敵隻要建好攻城東西,四周圍住強攻,就守不住:城池再堅毅,也得要兵守――以是,京師城牆裡的這點兒守軍,真的是實在不能再往外變更了。
如此一加一減,更是使得京畿的糧荒危急雪上加霜、火上添油。恰好眼下海運漕運一齊斷絕,即便江南有糧也無路北運――固然從實際上說,還能夠從湖廣產糧區高出全部河南省,再顛末大名府,走陸路往京師運送糧食,但就是在漕糧運輸最低潮的年份,京師也要從南邊調入約三百萬石糧食。以載量十石的馬車計,三百萬糧食需求三十萬大車、六十萬匹騾馬、三十萬名車伕來運輸,這麼龐大的馬車排成一長列,行走在驛道上,前後將構成約莫五六千裡的長隊……而這還冇考慮騾馬和車伕一起上本身耗損的口糧!
第二,在山東疆場上,朝廷官軍需求同時應對東邊的登州叛軍和南邊占有濟寧的聞香教妖人,恰好兩邊都不是省油的燈――東邊的登州叛軍自從扯旗造反以後,一向在狂飆大進,目前已經攻破萊州,殺入了平度州境內,並且以圍城打援之策,在平度州前後擊潰了兩支朝廷救兵。在膠州和濰坊等地,也有小股亂匪順勢揭竿而起,攪得局勢愈發動亂。而登州海軍更是大肆反擊,一戰就擊破天津海軍,完整截斷了海運。
最後,還要設法平抑京師的糧價、穩定民氣……想到這裡,崇禎天子頓時又感到一陣有力:京師眼下完善的可不是一萬石、兩萬石糧,而是數以百萬石計的糧食――因為朝廷要賣力處理宣化、薊北、遼東的十餘萬邊軍、京中十餘萬官吏、宮中上萬寺人宮娥和起碼三四萬匹軍馬的口俸給食題目,僅僅是扶養這麼多的非農業人丁,一年的口糧加上到達京師以後的陸路運途耗費,就需求三百多萬石糧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