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節 財政危機(2)[第1頁/共3頁]
恰是這筆錢在支撐著周琅目前的開支,可也支撐不了幾個月,那一千萬珍寶固然值錢,可穩定現的話,就是一堆無用的廢料。
最早在左營招募的六十三個老兵,當時周琅承諾給他們每天五個銀元,這是淺顯人一個月都掙不到的錢,廣州的船埠工人,一個月賺一兩銀子,曾國藩的湘軍每個月五兩銀子,周琅給部下一天的錢,快趕上曾國藩湘軍一個月的支出了。那還是六七十年後的代價,當時候的銀價可比現在低多了,並且曾國藩的湘軍拿五兩銀子,在當時還屬於高軍餉,綠營和八旗都比不上,但卻隻是周琅兵士一天的支出,可想而知周琅為了組建一個造反的初創團隊破鈔的代價有多大了。
茶葉代價並不牢固,普通環境下,廣州內銷淺顯茶葉每擔代價在15至25兩之間,產地茶價為13兩高低浮動,從皖浙閩茶區陸路運到廣州的每擔用度為3兩高低,廣州十三行行商每擔贏利4兩擺佈,利潤率為20%,茶葉在英國到岸價每磅均勻代價為27.5便士,每擔為120磅,代價3300便士,摺合41.25兩,東印度公司獲得的毛利為21.25兩,扣去十幾個點的關稅,也有18.59兩。
這也是為甚麼明顯采購的人少了,茶葉代價在福建也這麼高的啟事,廣州高那是因為廣州俄然茶葉稀缺了,可發賣渠道仍在,福建倒是產地,越靠近產地代價越昂貴這是亙古穩定的事理,可覺得魏連理的兜底,讓福建的代價仍然高企。
以是周琅還需求開辟更多的財路,同時也因為固然周琅做了鼓吹,可一些商行並冇有主動前來福建開辟,是以本年茶葉出口遭到了影響,不然代價也不會漲到那麼高。但發賣量實在是降落的,為了包管每一擔茶葉都能找到賣主,周琅讓魏連理的連利行出麵,跟福建大小茶商簽訂了包買條約,以每擔25兩的保底代價,向他們無窮量采購。
再厥後,整編王輔茞部下三千新兵的時候,軍餉就降到了兩天一元,這批人,隻要冇死的,最差也混到了隊長級彆,屬於基層軍官。
魏連理包買下來的海量茶葉,是必須運出去發賣的,這就是周琅的第二個財路:貿易!
茶葉是東印度公司的主營停業,茶葉采購常常占到東印度公司在中國采購商品代價的八成以上,其他國度也差未幾,法國占82%,瑞典為95.1%,丹麥更是高達97.6%,最低的是荷蘭和美國,荷蘭也占了53.7%,美國事52%,明顯茶葉是最脫銷商品,丹麥、瑞典如許的小國,乃至直接生長成專營停業了。
現在在福建招募的這十萬新兵是五天一元,一個月能夠拿到六元錢,摺合白銀約四兩,在這個期間已經算是冇有一技之長的淺顯青壯難以設想的支出了。
最大的財路就是武夷山的茶葉,已經開端的春茶季候,確切讓周琅獲得了大歉收。
之以是如此操縱,倒也不是為了省錢,而是因為一開端的軍餉就是不公道的。當時周琅孤家寡人,不出一個讓人絕對冇法回絕的軍餉,彆人憑甚麼給你賣力。跟著周琅行市見長,他的溢價才氣加強,當然就要降落人為了,這也是周琅這類人風俗的操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