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一十六章 朝中有人好做官(上)[第1頁/共3頁]
次輔劉吉閱過後,對其他閣臣笑道:“這些章疏,還是先放在我手裡如何?想來諸君要賣我這個麵子。”
世人斜視之,莫非你劉棉花竟然連寺人也要公開庇護麼?就這些東西,在你手裡能變出甚麼花來?
“吾府向來重賦。去歲又經大水,正值民氣板蕩之際。生民無不盼望朝廷雨露恩澤。近聞欽差欲行苛政,實乃雪上加霜。鄉間無不驚懼,唯恐賦稅不周便成束手就縛者......”
本來在皇宮無數殿閣中並不算太出奇的文淵閣,因為汗青宿命變成了權力中樞,也就成了大部分讀書人胡想的處所。入直文淵閣預機務,隻怕也是傳統讀書人們的最高抱負。
不過劉吉更明白,方應物這個坑還不必然是給誰挖的,歸正不是他劉次輔......在自家半子出京之前,就對本身交代過一些定見,明天臨時壓下奏疏,隻是遵循先前交代庖罷了。
號稱宰輔的閣臣們,大部分時候都坐在文淵閣中堂,個人傳閱首要奏疏、商討國度大事。天下統統的官民奏疏。大略都要從這裡走一遭,撤除個彆密奏以外。
正在這時,又有一些章疏從姑蘇府那邊呈送到內閣裡。還是彈章,不過彈劾工具卻換了人,此次是欽差采辦寺人王敬成了靶子。大略是:王敬駐姑蘇驚擾百姓,掠奪財帛,動經千萬,聞得怨聲載道......
天子看完彈劾王敬的奏疏以後,表情極其不痛快,帶著一股負麵情感持續看奏章。但卻發明連方應物也在姑蘇府冇能討得了好,竟然被姑蘇府官民個人彈劾指責!
厥後近侍大臣的名號同一變成了大學士,調派叫做入直文淵閣,被外界稱為閣臣。
放在最上麵的,是姑蘇府官民彈劾寺人王敬的奏疏。
但天子覽過以後,神采極其不悅,王敬就是他欽點派到東南去采辦(斂財)的,這才幾天工夫,姑蘇府便吱吱亂叫?
以清正聞名的方應物,被官民聯名上疏非議;手腳能夠不那麼潔淨的中官,也被官民上疏彈劾——這姑蘇府究竟還想如何樣?莫非還想自成一統,不準調派欽差疇昔了嗎?
成化天子即使不耐煩,但多年的慣性仍然讓他拿起章疏,隨便意味性的看幾眼,批幾個字。
拆開次輔劉吉的密奏,天子掃了幾眼,便如有所思,隨後又拿起密奏所附帶的幾本章疏看起來。
以是幾位閣臣冇人先說話了,實在冇法快刀斬亂麻,便抱著後發製人或者看熱烈的心機,齊齊瞅著劉棉花。
“府內剋日傳言,欽差方應物慾事情祖宗成法,重稅於民。當此流言四起之時,方應物不肯辯白明白,似有默許之意,欲以詭術牟利,致府渾家心不安。士民不能樂業。又,東南三吳之地,乃國度賦稅之底子也,當求穩為上。決然不成因人而亂......”
劉棉花麵上雙眉緊皺,但心中不覺得意。他對彆人的心機洞若觀火,在這個局麵下彆人對本身不加勸止,並默許本身壓住奏疏,實在就是鼓勵本身往坑裡跳。
從實際上說,天子該當在文華殿措置平常政務,而文淵閣因為間隔文華殿較近,以是在國朝初年景了近侍大臣值班的處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