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四章 田承嗣蘭陽定策〔文〕[第3頁/共3頁]
田承嗣說道:“錦衣衛明日度過黃河,經杞縣向尉氏縣‘挺’進,進犯範圍臨時許昌以東為邊界,高大人、陳總兵、黃大人,開封城的軍民在前麵清算殘局。”
崇禎十年初,馬進忠等部再渡西折入陝,進襲商州、洛南、藍田等地。孫傳庭率部與各路明軍以上風兵力接連打擊了農夫軍聖世王、瓜背王、一翅飛、鎮天王等部,才使關中以南地區趨於安定,為儘早完整剿除農夫軍,朝廷采取了兵部尚書楊嗣昌的“四正六隅”的全麵圍殲方略併爲完成此打算增兵十二千萬,加派軍餉銀二百八十萬兩,但是孫傳庭對此持有貳言,他以為:因軍兵屢戰,多經潰乏受挫之苦,何況比年交戰,民力疲竭,此舉一定能收到預期結果;孫傳庭折中了兵部“堵截正麵,恪守商洛”的議定,派重兵扼守商洛一帶的計謀要地。當大天王帶領的農夫軍進襲慶陽、寶‘雞’時,孫傳庭敏捷回師在合水將其擊敗。
田承嗣說道:“王大人,你是監軍禦史,回不回封丘去督軍,由王大人本身決定,不過錦衣衛不會跟侯恂合作的,情願跟錦衣衛一起建功立業,就隨錦衣衛一起追殲闖賊。”
安小慧問道:弟弟,你問船乾甚麼?“”
崇禎十一年八月,多爾袞、嶽托率清兵分路從牆子嶺、青山口入長城,大明京師戒嚴;督各路入京勤王之兵的總督盧象升在钜鹿陣亡,朝廷遂召孫傳庭、洪承疇主持京師戍守,升孫傳庭為兵部右待郎兼右僉都禦史,批示各路救兵,孫傳庭到達京郊後,因為他和主和派的楊嗣昌及中官夏起潛衝突頗深,崇禎天子降旨不準他入京朝見,而洪承疇則在京郊遭到慰勞,並奉旨進殿拜見崇禎天子,楊嗣昌任洪承疇為薊遼總督,並主張將陝西軍全數留下,用於保衛薊遼,孫傳庭對此死力反對,以為“秦軍不成留也。留則賊勢張,無益於邊,是代賊撤兵也。”楊嗣昌對孫傳庭的定見置之不睬,孫傳庭對此不堪愁悶重重,乃至耳聾。
孫傳庭,字伯雅,又字百穀,一字白穀,代州鎮武衛人,生於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天啟年間中,由商丘知縣入為吏部主事,彈壓農夫逃兵暴‘亂’構成了他軍旅生涯的主旋律,崇禎八年春季,孫傳庭出任驗封郎中,後又越級升為順天府府丞,崇禎九年再擢為右僉都禦史,此時以整齊王為首的農夫叛逆兵正雄據商洛一帶,陝西巡撫甘學闊多次彈壓得勝,陝西軍民請薦孫傳庭督秦,孫傳庭遂於崇禎九年三月巡撫陝西,孫傳庭到任後,令副將羅尚文率明軍進擊商洛地的叛逆兵,並誅殺了整齊王,不久孫傳庭在陝西周至的黑水峪之戰中擊敗了流賊中權勢最強的高迎祥部,並俘殺了闖王高迎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