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節 試炮[第1頁/共3頁]
“滄安老弟放心,文靖這是籌算做海貿,不是造反。現在還上頗不平靜,近的有王癩痢和劉老倌如許的海賊,遠的有紅毛的西歐人。要做海貿,冇有本身的武力護航,不免財賄兩空。”
瓷炮芯的燒製,並不是很順利。剛開端,賣力瓷窯的陶窯頭是用二寸直徑的毛竹,打穿竹節,削平大要的竹節隆起後做骨架,內裡包裹上瓷土,晾乾後上釉停止燒製的。
“這個不急,等我歸去把操炮標準操典定出來,再讓他們學。冇定操典,讓他們隨便操縱,一旦養成壞風俗,今後想改就很難。”
用木頭做反覆利用的骨架,在本錢上比用毛竹高很多。江南的山上,毛竹很多,用毛竹隻需求上山找到合適粗細的毛竹,砍下來拖返來就行。可用木頭做,既然有精度要求,每個骨架就都要花很多錢。
聽了陶窯頭近乎表功的陳述他如何設法改進工藝,章旻青從跟著的七斤那邊取來五兩銀子給了陶窯頭做誇獎,隨後給出了他的定見。
如許,在外層瓷土晾乾後,再鋸斷竹子長出來那部分。瓷胎內的竹子就散成了細竹條。如許,他就能把這些竹條在不毀傷瓷胎的環境下,先取出來,再把瓷胎塗釉裝窯燒製。
遵循分歧的仰角和裝藥量,每次他都要起碼試射兩次,並派人拉著繩索做測量,記錄下成果。從一斤火藥的裝藥量開端,一斤四兩,一斤八兩,一斤十二兩,最後到兩斤。
實在不但是操炮,就連火槍操縱,他也是這麼考慮的,製定操典,然後嚴格遵循操典操縱。如許養成風俗後,將來在疆場上碰到仇敵時,操縱起來才氣減少弊端。
試炮的響動太大,在龍山他能夠偷偷的造炮,卻毫不敢在龍山試炮。固然他有個待襲副千戶的身份,可畢竟是還冇有襲職。擅自造炮,就算他襲了職都是件犯禁的事。
“少將軍,小老兒建議,還是這個藥量,多放幾炮,不要再增加裝藥了。如果再放幾炮也冇事,無妨再試下三斤裝藥的射程。”
李滄安對沈國模的解釋不置可否,而是指著島上飄蕩著的定海海軍的燈號問道。
“看到那邊聳峙的定海海軍的燈號,我就曉得文靖這不是造反。想必這買賣,是文靖和定海海軍聯手做的吧?就像錢塘海軍和孫家那樣。”
章旻青籌算鍛造的第一個規格的炮是六斤炮,炮口直徑九公分,換算成當下的尺寸為二寸七。火炮的長度為二尺七寸,因為這兩個二七,為了稱呼簡練,就稱為二七炮了。
章旻青把接下去的嘗試任務交給了老齊頭和章添丁。
“要不要讓這些學兵們也學一下?他們明天幫著測量,一個個的都很有些摩拳擦掌呢。”
這些銅是用章旻青在東霍島上緝獲的那些銅錢熔的,內裡又增加了一部分錫,大抵的銅錫比例在七比三。也就是說,光這一個炮膛,就用掉了近四百斤銅錢。
以現在的設想,火炮總壁厚四十毫米,此中青銅炮膛厚度十毫米,全炮重達二千四百斤。如許重的炮,裝在船上還行,可要運登陸野戰,明顯分歧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