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1章 有事托付[第2頁/共3頁]
仲逸略懂半晌,而後直言道:“就說我們檢察通往福州城的線路,看看門路是否通暢?路麵是否充足寬?充足平坦?
此言一出,陶朔瞪大了眼睛,再次崇拜一番:這位仲大人,的確神了。
客堂中,小四正向陶老頭兒描述著白日那出色一幕,說的那是一個帶勁,滾滾不斷、手舞足蹈。
“說時遲當時快,還是先用飯吧……”。
試想,不管誰家有如許的後代,豈能甘於如此庸淡平生?
測驗不中,卻一心功名,科舉害人啊。
“酒菜管夠,老頭我特地燙了一壺好酒”。
飯後,仲逸將世人叫到一起,特地叮囑道:“小四兒你們幾個在這一帶熟,一會兒你們去村裡逛逛,隨便看看,說說話,拉拉家常”。
仲逸倉猝轉移話題:“不知老伯所說何事,長輩可幫的上甚麼忙?”。
即便登山,也是為檢察四周是否有伏兵之處?隻保通往福州之路順暢”。
還是師父有先見之明:小四兒不通倭,難保他身邊的人泄漏動靜。
“本日,我們登山之事,不得向任何提起,陶朔與我們同去,陶老伯自是瞞不住的,不過,我轉頭會叮嚀他”。
末端,他特地彌補道:“方纔也就是和陶老伯說說,這不?他兒子也去了嘛,瞞不住……”。
連俞大猷將軍都搬出來了,這可不是鬨著玩的。
果然是師兄帶出來的,英勇千戶所的人,夠格。
“另有”,仲逸持續道:“小四兒,你們從現在開端不得喝酒,等抗倭大捷後,本官給你們一百兩銀子,買最好的酒”。
“仲大人,方纔用過晚餐,現在安息尚早,老頭兒我另有一事相求”。
小四等人立即上前道:“仲大人固然放心,倭賊害我親人、掠我大明,我等跟從俞將軍多年,孰輕孰重,自有分寸,凡是出一絲不對,願獻進項上人頭”。
“不是真的,又讓彆人感受是真的?這到底是真的,還是假的?”。
好小子,這纔是俞大猷將軍的部屬。
陶老頭聽的一臉不悅。
小四這才反應過來:這裡不是虎帳,說話還是要重視場合。陶老頭就這一個寶貝兒子,豈會同意他去上山大戰狼群?
不過,轉眼一想,陶朔是個忠誠之人,這一點,應是看不錯的。
翰林院的仲大人,的確是文武兼備、日行八百裡……
抗倭大計、戰事期近,軍令如山,打死也不說。
陶老頭舉杯笑道:“老頭兒我有眼無珠,愣是冇有看出來,仲大人竟是從庶吉人提為翰林院編修,直到現在的翰林院侍讀,顫動一時的直隸博野縣繆大柱佳耦被殺、與韃靼城外構和、查仇鸞……”。
小四兒等幾名軍士上前一步:“仲大人,若村民問起來,我們如何說?”。
小四兒用力撓頭,考慮半天,這才反應過來:“我明白啦……”。
老陶頭雖科考連連受挫,畢竟另有些昔日的同窗,加上他在村中還算家道殷實,天然與本地的文武衙門有些來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