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4.多事之夏[第1頁/共3頁]
和尚這對小伉儷尋到了爹孃,歸去團聚了。
馬皇後點點頭,說道:“天譴是天譴,天災是天災。天譴是因人間無道,老天為警高世人而用,而天災和人間政事冇有乾係,該產生就產生了。非要把天災說整天譴,逼皇高低罪己詔,其心可誅!”
鳳陽自古以來都是多難多難的處所。地動、兵禍、水旱、瘟疫、蝗災,乃至一度鬨過虎災,元朝時這裡猛虎眾多成災,一度火食滅儘,安弘遠將軍應宜兒赤天下招募獵戶,打死了一千多頭老虎才停歇禍害。
朱元璋對著故鄉的方向跪地痛哭,馬皇後也跪在身邊,對著公婆寢陵的方向三拜,安慰道:“四郎在密信上說鳳陽皇陵並無大損,城牆隻是有些處所開裂了,並冇倒下,所謂地動傷了大明龍脈的謊言純屬無稽之談,是彆有用心之人想勾引民氣,亂我大明,皇上保重龍體,莫要太悲傷了。現在最首要的是賑災,儘量挽回喪失,多救一些百姓。”
洪武帝打動至極,情不自禁說出了馬皇後的閨名,“秀英,你真是朕的賢渾家。”
錦衣衛和燕王親兵手挽動手,將朱棣和徐妙儀護在中間,地動過後,鳳陽城房屋傾圮了一半,剩下一半也冇人敢住出來,大師寧肯住在帳篷和臨時搭建的草房裡。
自從朱元璋即位,將鳳陽封為中都,大興土木修建圍牆城池,減免故鄉賦稅後,鳳陽煥然一新,人丁倍增,被各種災害折磨得幾經麻痹的鳳陽百姓彷彿終究盼來了出頭之日,但很快天災再次來臨。
最後宰相李善長讓步一步,說能夠叫儲君東宮太子代天子去鳳陽賑災,太子朱標臨危受命,連夜趕去鳳陽。
帝後同心,方能穩住朝政,穩住江山社稷。馬皇後曉得如許朝中必定會起一陣腥風血雨,那些對峙天譴之說的大臣輕則丟官,重則丟命。
且說馬三保奉旨來接朱棣,紀綱等監督的錦衣衛也一起回京,半夜出發,天明時方到鳳陽縣城。
這時從村裡帶過來的、關在籠子裡的下蛋母雞也猖獗的啄著竹籠,收回淒厲的咕咕聲,彷彿想要掙紮飛出去,院裡看門的黃狗汪汪叫著,竟然飛身跳過了院牆!
馬三保泡了一壺茶水,本身先嚐了嘗味道,當場就吐出來,紀綱嚴峻的說道:“有毒!”
一行人坐滿了包子鋪,甩開了腮幫子吃。徐妙儀看著矗立的鳳陽城牆,熙熙攘攘的街道,頓時有種彷彿隔世之感,明天這個時候,她還和朱棣喝著麥子粥,吃著鹹菜疙瘩當早餐,入目皆是稻田和菜園。日子喧鬨而誇姣,彷彿是一場夢境。
井水無緣無端變渾……蟲鼠傾巢而出,雞犬不寧,糟糕!
鳳陽是龍興之地,朱元璋的故裡,連祖墳都在這裡,動靜傳到都城,朝野震驚,洪武帝要禦駕親身去故鄉賑災,被文武大臣禁止了,國不成一日無君,豈能兒戲。
村裡根基都是龍興寺的佃農,既然寺裡人說放生,村民無人敢偷偷私宰了,兩隻明白鵝從野生變成了野生,完整放飛自我,更加凶悍了,整天在碧波泛動裡戲水捉魚,相互梳理羽毛,生養了一群野白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