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海貿引發的思索[第1頁/共4頁]
楊逸告病滯留杭州,有的人以為他是感覺委曲而負氣不回京。不管如何,大宋的錢荒有望獲得處理,楊逸功不成冇,現在還要遭到彈劾,換誰都有些想不開。
“大人,我們家現在商店遍及各地,招募餬口無著的百姓,這應當不難,不過……”
這些東西在大宋都是倍受喜愛追捧的,而大宋的瓷器絲綢、絹布、漆器、金飾等等,銷到這些處所一樣是十倍、幾十倍的代價。
楊逸不由感慨:看來有些人真是能共磨難,卻不能共繁華啊。
東京、杭州、蘭州是韓碧兒重點運營的三個貿易終轉站。李南通年紀輕簡便能接何宏海的乎,坐到杭州大掌櫃的位子上,楊逸倒對他多了幾分興趣。
“南通,我要你幫我辦件事。”
對這個題目,楊逸體味的不是很多,但在後代對入口豪侈品征消耗稅,這幾近是各國通行的稅法。
一件斑斕的東西若代價不高貴,便被會視為不斑斕。這類心態在甚麼時候都是一樣的。
真宗景德年間,商稅450萬緡,歲入4721萬匹貫,商稅占約9。6%
楊逸和李南通聊了很多不知不覺中一壺酒喝完又加了一壺楊逸從中認識到一個題目,從外洋入口的商品大多是珍珠瑪瑙、象牙龍涎弄這些豪侈品。
這對大宋而言,到底有冇無益?
對高支出者來講,他們不會因為增稅後豪侈品代價高而不去采辦,恰好相反,讓大多數人可望不成及的感受,正滿足了他們的“誇耀性消耗”心機。
大宋的給事中可不是明朝那樣的七品小官。
這一點楊逸不擔憂,樹挪死,人挪活,這些佃農冇有地盤耕耘,必然會向工貿易轉移。
而現在,楊逸也想打這些失地百姓的主張。
這使得更多的勞動力能從地盤上擺脫出來,短期內,這或許會給一些佃農形成困擾,使得他們變成賦閒遊民。
“南通不必客氣,坐吧,明天找你來,隻是隨便聊聊罷了。”
* 其權柄並不亞於禦使中丞多少,並且劉拯和黃履一樣,一樣是當月朔路提著腦袋去寶文閣逼宮的人之一。
販子非常有錢,但承擔的稅賦不重,農耕的百姓餬口困難,大部分賦稅卻要由他們來承擔。
“這……大人,詳細要招募多少?”
之前楊逸就曾想過這個題目,但他擔憂增加商稅會讓大宋的工貿易呆滯,是以一向冇提出,而現在針對豪侈品征稅,這應當是一項可行的體例。
豪侈品不是淺顯的商品,淺顯百姓是消耗不起的,隻要那些高支出人群才氣消耗,對豪侈品征消耗稅,也就是對富人征稅;
太宗至道年間,商稅400萬緡,歲入2224萬貫,商稅占18%。
真宗天禧末,商稅804萬緡,歲入15085萬貫,商稅占53%。
李南通當即起家拱手道:“請大人叮嚀。”
“放心吧,杭州府和市舶司那邊我都會打好號召的,市舶司會放鬆對我們家的商船的查抄,但你們牢記,彆是以偷稅漏稅,我們家不圖那點錢。不然一但被市舶司的人發明,到時人家恐怕就不好說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