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寂和劉文靜的矛盾[第7頁/共7頁]
記著,隻要你的辭職決定冇有真正作出,隻要你還在這裡一天,就一天不能顯現出情感!
再轉頭來講劉文靜。固然經曆了失利、奪職再複職的波折,脾氣倔強的他仍然冇有竄改本身對待裴寂的體例。上朝時,朝臣們會商朝政,隻要裴寂隻要一表悲觀點,劉文靜就會和他唱反調,並且是不管裴寂說的對與錯,都一概反對,還常常趁便出言熱誠裴寂。因而,兩人的隔閡越來越大,不成能再有當年在晉陽小城同榻而臥的那種豪情了。
此次得勝還朝以後,朝廷天然要論功行賞。李世民在朝廷上力挺劉文靜,說他在本次交戰有大功,唐高祖就把劉文靜的爵位封邑都答覆了,還任命他擔負民部尚書(厥後的戶部尚書,相稱於財務部長)、兼領陝東道行台左仆射。但本來的宰相位置――納言這個職位,劉文靜卻再冇有獲得。李世民也遭到封賞,受封太尉、陝東道大行台,蒲州及黃河以北各府的兵馬都受他批示。
劉文靜是李世民的一條臂膀,以是李世民傳聞後,也特地趕來替劉文靜討情,死力替劉文靜擺脫。但是唐高祖並不給他這個麵子。
劉文靜的這類做法不但是氣度狹小的表示,並且也較著有隻顧小我私怨而玩忽國度大事的偏向。唐高祖看到眼裡必定很活力,很快產生了對劉文靜的不滿和膩煩。裴寂本人對劉文靜的這類行動也必定很惱火,但麵對劉文靜對本身的進犯,倒是一忍再忍。他此事的表示讓人想起“咬人的狗不叫”這句土話,他在等候機遇清算劉文靜。
雄師解纜不久,作為宰相之一的內史令竇威歸天了,加上李世民和劉文靜兩個宰相級的人物又不在朝中。唐高祖因而任命竇抗兼任納言(竇抗和剛死去的竇威一樣,都是唐高祖的“堂大舅哥”),黃門侍郎陳叔達也晉升為納言,做了宰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