账号:
密码:
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大唐官 - 13.重設十三院
翻页 夜间

13.重設十三院[第1頁/共2頁]

聽到這裡,俱文珍大喜,在贈送給玄佐母親財賄後,便來到軍衙,對李萬榮說,玄佐外甥韓弘文武雙全,能夠他為新的都知兵馬使,如許便能借玄佐的舊恩,收伏宣武鎮軍心。

次日,大明宮的翰林院出紫泥詔令,表態:將陝路漕引悉歸中都,並罷陝州長史和河南尹所兼領的陝府、河南水陸轉運使,自此於河陰、東都、垣曲、集津、陝府、永豐、東渭橋這七地重設巡院、轉運庫,巡官和判官不再由陝虢、河南本地的縣尉擔負,而由戶部三司裡的鹽鐵轉運司調派官吏前來活動,“分督其任”,並直接對門下侍郎杜黃裳賣力。

“這件事讓張滂去辦理,所費的錢,從他來年的鹽、茶、酒三項賦稅當中扣除。”高嶽非常奪目,他想要把處所的船給盤下來,但卻驚駭經手的官員會藉此取利,就直接將其承包給判鹽鐵的張滂,所花財帛從你的“事蹟”裡扣除,不怕你乘機貪汙。

這便是這份詔令的啟事。

彆的俱文珍是攜專門的印章到差的,天子自此時起,為加強各鎮監軍使的權威,便雕刻“監軍印”發往各鎮的監軍院,並稱方鎮內的嚴峻措置,及與朝廷間的奏疏來往,必須得加蓋監軍印方纔見效。

先前高嶽剛當中書侍郎時,張滂就要求過朝廷,恰當降落鹽利的定額,當時候天子曾谘詢太高嶽,高嶽卻說宰相是論道決策之官,不是打理鹽務的政務官,一口回絕,不置可否。

現在高嶽卻很爽快,他飛了堂牒給戶部廳內的張滂,溫言說:現在朝廷的鹽稅,倚靠西北、河東、三川、夔府綽綽不足,江淮東南今後也不消那麼重鹽利,我已和聖主籌議過了,往年六百萬貫的定額,起碼有一半都是雜七雜八不值錢的“輕貨”來濫竽充數的,現在聽你的發起,直接砍一半,你張滂來年隻需上交三百萬貫的鹽利就行,但須五分之三為現錢,五分之二為中上等的絹布,不要甚麼輕貨。

俱文珍臉孔峻厲,帶印直入汴州軍城,宣武軍高低全都噤若寒蟬,隨後俱文珍便入劉玄佐舊宅,拜見玄佐的母親,對她說劉士寧已放心在京師內服喪,並扣問家中可另有甚麼棟梁?

李萬榮和其子李乃,心中不由得一句罵,誰不曉得這是監軍使俱文珍的製衡之計?但現在宣武鎮的環境也不由得他專斷放肆,隻能承諾了俱的要求。

這時高嶽、杜黃裳等宰相對天子說,頓時如要削除關東方鎮,須倚重江淮的財稅為“平叛之資”,故而不得不先廢這禍國殃民的差綱法。

獲得此堂牒的張滂,頓時感激涕零,不由得大讚高嶽,“煌煌乎真有廟堂風采!”

不久,韓弘由本來的檢校大理評事,被朝廷加官為禦史中丞,坐著火箭竄上來,便領數百部下自宋州開赴,入汴州城,為宣武軍新的都知兵馬使。

同時宣武軍本身運營的汴州轉運巡院被正式撤廢,該院也被朝廷的鹽鐵轉運司接掌。

以此為契機,朝廷正式開端拔除竇參昔日公佈的“差綱法”。

所謂的差綱法,是針對長綱法而言的,便是以為劉晏苦心建起的“漕引之製”,需求財務供應全部巡院、轉運院體係,及漕運上統統的進奉船和海員,過分“勞民傷財”,因而竇參就把漕運權力逐段下放給沿路的方鎮,讓他們賣力,朝廷隻要坐收賦稅上供那部分便可,竇參此行主如果為了媚諂中原的方鎮特彆是宣武軍,成果此法行不過一年,朝廷於江淮八道的稅、米,便被宣武等方鎮設埭塘肆意反對剝削,漕法及鹽法大壞——這段時候若不是劍南、興元、鳳翔、山南、荊南等地儘力支撐,外加天子冒死不要臉的宣索,朝廷幾近冇有經費來打對黨項和西蕃的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