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合營並省兵[第1頁/共2頁]
“這道甲乙判,關乎天下不假,但還冇到存亡攸關的境地。”
敗得最不甘心的,當然是始終在和蔡逢元較量的郭再貞,他在世人圍觀喝采裡,用扁擔挑著麥捆,前後各五鬥重,合起來剛好一石重(唐朝一石為現在的53公斤,100斤高低),不換肩膀,一口氣走了五裡,到了赤崖倉——但蔡逢元,卻能挑一石三鬥!
然後就是省兵,高嶽說全部白草軍和本來的各州土團(連合),春秋超越五十歲的,身材孱羸不堪的,有傷病不堪的,十足參軍屯裡分出份額來,授予其地步為永業,自此“免役為民”,兵額裡由此而闕失的部分,由此次新募兵彌補。
可軍府隊在明懷義這幫城傍出身的蕃兵前,就不敷看了——明懷義開弓十五箭,連中九枚;明懷義的弟婦,當然也是他本身現在的侍妾,開弓十五箭,則也中了七枚。
厥後郭再貞固然病癒,但脖子卻有點後遺症,歪了半分。
一個合營,一個省兵,已經給全部興元的軍隊帶來很大的震驚。
聽到這話,高嶽倉猝跪膝半起家軀,和蕭乂的腦袋湊在一起:
因而乎,先是江山堰、赤崖關的軍屯兵卒們帶頭,接著全府的百姓也都動員起來,人們在田間提著鐮刀、麥綽,兄弟姊妹,翁婿妯娌都並肩列隊而行,滿布北堰南崗間,揹著熾熱的陽光,迎著麥浪的清風香味,把一片片高田裡的“黃雲麥海”,一一刈割潔淨,堆積在各自屯門或家門外,孩子和孀婦們也能跟在運麥的竹筐或犢車後,拾取瑣細掉落的麥粒,歸去弄頓香噴噴的炊餅吃。
歸去後,宇文碎金見丈夫肩膀和脖子都腫變形,心疼的要命,去到高嶽宅第裡向雲韶、雲和姊妹討了草藥來敷。
雨後,白水漠漠的各堰塘下,水磑轉動不休,護國寺的各道場收取碾課錢,給軍民的麥子供應碾磨。寺廟的“碾課錢”比興元富戶家的便宜很多,最後鬨得富戶們也隻能貶價,來讓水磑贏利。
先前端五時分,府城下的漢川已停止了“競渡”比賽,高嶽引入南邊楚地的風俗,也命府裡自造的輕舟,插上紅旗,立下三百貫的彩頭,在萬眾喝彩聲裡,數艘輕舟如閃電般,競相往目標地奔去,所謂目標地便是臨水的漢川轉運院樓宇,其上挑著根竹竿,上麵懸著綵帶。
可這哪是那麼好射的?團粽不但小,並且光滑,故而各種脫靶,引得人們嬉笑聲陣陣。
赤崖關下的空地上,壘起橫亙百步的“土河”,其上每隔段就建立起垛標,垛標上擺著盤子,盤子裡放著小巧的粟米團粽,然後軍卒們使角弓,婦人們使小弓,競相射箭,以求射中團粽。
興元府的麥子收割入倉後,公然如高嶽所擔憂的,北麵自褒斜道和駱穀道那邊,飄來烏雲,下了幾場急雨,但興元的麥子冇有半分喪失,百姓和軍卒們都感慨說,大尹公然料事如神,不愧是昭德皇後托夢的人物。
夏蒲月,興元府各縣都在豔陽高照下,冬麥的收割時節到了,趁著如此的好氣候,興元尹高嶽敏捷下了文牒,用竹紙墨印,由各縣的遊奕騎著快馬,於各鄉各村頭立起木紮,張貼其上,警告農夫千萬不要遲誤割麥的日子,如果割得遲了,雨水到來,麥穀不及收倉而被淋爛,那一年的辛苦就得化為“酸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