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品茶大會[第2頁/共3頁]
“我等見過蜀王殿下!”
雖說是推托之詞,不過話語當中那份歡暢倒是溢於言表的。
但是先容到最後一個老者之時,老爺子倒是用心頓了頓。
因為之前從頓時跌落,我失憶之事倒是弄得滿城皆知,因此對於我這個環境這些個故鄉夥也天然明白。
說罷,一個白鬚老者倒是再次站起來想我施禮。
見我有些茫然的點了點頭,這老頭倒是故作悲歎狀。
對,這不就是我那整天惹是生非,無所事事的六弟李諳的聲音嗎?這傢夥到底在乾甚麼???
“哈哈!蜀王謬讚了,老夫就一年近古稀的老頭子罷了,豈受得了殿下這般讚譽啊!”
話說這唐朝的茶,那是茶餅、或者說是茶磚,當然與後代的黑茶又有所分歧,何分歧?後代的茶是泡的,而大唐的茶它是煮的。
“罷了,罷了,看來三郎真是有些失憶,老朽乃是蕭瑀不知三郎可曾記得這個名字啊!”
“殿下,此人就是弘文館學士、渤海縣男歐陽詢。”
對於老爺子那人畜有害的笑容,我倒是隻想說上一句。
我倒是有些無語的搖了點頭,這兩個傢夥還真是明白咱的心機啊,不愧是狐朋狗友!
(虞世南:虞世南,隋大業初授秘書郎。入唐,太宗引為秦府參軍,弘文館學士。貞觀七年(633年)轉秘書監,賜爵永興縣子,授銀青光祿大夫,世因稱“虞秘監”或“虞永興”。唐大宗嘗稱其有德行、奸佞、博學、文辭、書翰五絕,譽為‘當代名臣,人倫準的’,諡文懿)
接下來虞世南卻又是幫我先容了幾個老者,雖是有些詩名,不過比擬歐陽詢、虞世南而言倒是有如蚍蜉撼樹,名聲要小很多。
(蕭瑀:宋國肅公蕭瑀,隋蕭皇後之弟,唐初重臣,自幼以孝行聞名天下,且善學能書,骨鯁樸重,並深精佛理。)
“殿下但是識得此人?”
“三郎,老夫見你那首詩中離不開一個酒字,全詩氣勢豪放,豪情曠達,說話流利,具有很強的傳染力,不如就叫‘將進酒’,三郎你看如何?”
更不要說這些個老臉了。
“宋公,此詩乃是小侄隨口而作,倒是未曾有詩名,不知宋公是否有這個雅興為小侄提個詩名如何?”
……
真是不曉得這茶他們怎又喝的這般享用至極?
蕭瑀?這不是‘五遭罷相’經曆的牛人嘛!
“殿下,老夫來向你先容這幾個故鄉夥!”
“哈哈,老夫正有此意,不如就請歐陽公謄寫,虞公磨墨,老夫唸詩名如何?”
幾個故鄉夥竟是也從窗戶當中探出頭張望了起來,我很迷惑甚麼熙攘聲能夠讓這些個用心品茶的故鄉夥都如此在乎,莫非說這茶他們也不感覺好喝?這內裡的熙攘聲不過是他們的藉口。
“殿下,如許一來想必殿下已是冇有兩難決定了吧!”
“哎。”
說完兩個傢夥倒是像兔子見了獵狗普通,還冇等我來得及反應,已是早就下了樓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