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唐:逆子,還給朕藏了多少驚喜 - 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議

第四百三十四章 朝議[第1頁/共2頁]

此時,殿內鴉雀無聲,火線打了敗仗,讓世人都不敢隨便頒發定見,免得惹皇上不歡暢。

李世民瞥了李承乾一眼,詰責道:“哼,好大的口氣,行軍兵戈觸及方方麵麵,向來冇有強者必勝的事理,火線那些將領如果個個都跟你一樣傲慢高傲,那他們就得提著頭來見朕了!”

當李世民向群臣問策時,李承乾不敢說話,因為他昨夜方纔接到動靜,傳聞當初高句麗使臣本來要送去東宮的那封信,比來莫名其妙地呈現在了李世民的手中。

對此李世民也喜不自勝,有哪個老子會不喜好兒子跟本身相像呢?

本來如許的格式已經保持了很長時候的穩定,但比來卻傳來高句麗海內俄然產生政變,野心勃勃的權臣全蓋蘇文悍然弑殺高句麗王並另立新王,自此他大權獨攬,開端出兵進犯新羅。

“彆的,兒臣覺得薛延陀不過是些有勇無謀之輩,他們見我大唐軍隊前來,不過是假裝擺出要與我軍決鬥的架式,實際上他們底子就冇有如許的膽量。”

在大唐以東的朝鮮半島,此時正處於三國紛爭的局勢中,高句麗、新羅、百濟各自占有一方,相互相互製衡,但又牴觸不竭。

李泰的話大要上彷彿是在給李承乾擺脫,實際上倒是陰陽怪氣,假借吳王來反襯出太子的故步自封,庸碌無能。

這番窸窸窣窣的動靜,就彷彿像是有千千萬萬隻螞蟻爬上李承乾的心頭,讓他莫名地煩躁。

自從長孫皇後薨逝以後,他哀思萬分,很多國事也都交給了太子去措置。

在長孫無忌和一眾翅膀的支撐下,這件事臨時算是被按了下去,李承乾也冇有過量蒙受責備。

大唐權力中樞,宣政殿。

“環境你們都已經體味了,薛延陀近年來大要上對我大唐稱臣進貢,但背後裡卻在積儲力量,解除異己,試圖擺脫我們的掌控,是以朕才決定派一支雄師前去征討,以示警告。”

明天朝會,李世民臉上的氣色看起來還算不錯。

至於背後的主謀是誰,李承乾不由想到了遠在隴西的吳王李恪!

以後李世民又提及另一件事,卻讓李承乾更加汗流浹背,膽戰心驚。

吳王在成州帶領一幫老弱殘兵擊敗突厥雄師的戰果,在傳到長安後一向為人所津津樂道,現在朝中有人乃至收回瞭如許的論調,說吳王是浩繁皇子中最像李世民的一個。

“在對戰局的觀點上,你還遠不如你皇弟吳王來得透辟,轉頭你應當多向他請教,不要老是待在東宮整日渾渾噩噩,不然將來如何辦理好大唐的萬裡江山?”

不過,即便是在服喪期間,宣政殿前每日的朝會也從未間斷過,李世民身為一代英主從不會因私廢公。

國度要生長就得先穩定邊陲,冇人找你費事的話,那天然便能夠心無旁騖地生長民生百業了,這是使大唐長治久安的根本前提,絕對不容有失。

李承乾冇體例,話頭都直接引到他身上了,他如果也一聲不吭的話,李世民是不會放過他的。

不曉得這件事究竟是真是假,可那封信足以證明太子李承乾私底下跟高句麗有所來往,這絕對是冒犯到了李世民的逆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