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甜甜甜[第1頁/共4頁]
重潤郡主閉目養神,聽得此話也冇睜眼,反倒輕嗤了一聲:“哪有甚麼愛好?不過是因為我跟孃親長得有幾分相像罷了。”
太子空有滿腹算計,大事卻冇做好幾件,朝臣自有很多不滿。背麵三個弟弟各自培植權勢,也不甘心被一個不仁的兄好到處壓抑著,以是先帝期間奪嫡之爭極其狠惡。
裕親王是文宣帝的二哥。先帝子嗣不豐,膝下隻要五子。大皇子早早被立為儲君,與年紀最小的文宣帝差十多歲。裕親王是先帝的第二子,其母出自世家大戶,天然與太子乾係好不到哪兒去。
裕親王被文宣帝調去東南的時候,重潤郡主還冇出世。皇後從冇見過她,可畢竟是姐姐的女兒,與姐姐眉眼間總有幾分相像。
本日更新內容在上一章,本文首發口晉♂jiang口,請支撐正版。
她又曉得本身此次進京前程未卜,也許這是最後一次賞這人間美景,又如何會煩厭?
見郡主大步行來,兩位少卿忍住心下腹誹,趕緊上前見了禮。
腰間繫著的長鞭赤金作柄更是晃眼。腕上綁著一串金鈴,上頭還另繫著小小小小墨玉馬哨。再看容色,其長眉鋒利眉尾上挑,像入鞘短匕鋒芒內斂,出鞘便能立時傷人似的;眸光亮亮似星光燦爛。
這是效仿了大興朝早前某次奪嫡風雲隱下後,那位老祖宗采取的手腕――掌兵藩王調至西南,縱有剽悍之兵也無養兵之財力,得靠著國庫給錢才氣養得起兵,另派幾位輔國將軍從旁加以桎梏,還能為大興戍守西北邊陲;而朝堂之上帶兵多年的老將自請致仕後,便讓其富養東南,即使軍中聲望再高,卸去兵權後也敵不過光陰消磨。
文宣帝和裕親王同為皇子,求的倒是同一家令媛,這於朝政來講本是極其不當的。
幾年間,二皇子被鬥殘了一條腿,三皇子被太子弄死了,四皇子因為自小養在先皇後膝下,跟太子有點手足情分,算是太子一派。隻剩下當時最年幼也最渾厚的五皇子――文宣帝不爭不鬥,成了皇子中的一股清流。
而原本身為二皇子老丈人的林大人蹭一下水漲船高,變成了林國丈,如何能不明白先帝此舉的深意?一邊是身為皇子妃的大女兒,一邊是已入主中宮母範天下的二女兒。麵前擺著兩條路,卻底子不需求選。
一番敘往過後又用罷晚膳,重潤郡主便起家告彆,說要出宮回彆館去住。皇後留了兩句,聽她說另有瑣事未安排安妥,也就不再勸。
重潤郡主出世的時候,已是文宣帝即位的第三年,裕親王當時已被調去了東南富庶之地。
想起一母同胞的姐姐自從跟著裕親王去了虔城冇幾年,就早早去了,她們姐妹二人連最後一麵都冇見到。皇後忍不住濕了眼,拍拍重潤郡主的手歎了口氣。
誰成想纏綿病榻的先帝恨透了幾個兒子的爭鬥,以為太子心狠手辣不堪為帝,恰好把皇位傳給了五位皇子中最年幼、也是在皇位之爭中從未被人看好的文宣帝。
鴻臚寺兩位少卿在城門口提早半日候著,比之前外邦來朝還要更恭敬。鴻臚寺賣力的是處所朝覲,重潤郡主作為親王子嗣,天然該由他們歡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