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竣工的蒸汽鐵甲艦[第1頁/共2頁]
船舶工程師持續邊走邊為納爾遜先容“實驗級”蒸汽鐵甲兵艦的環境。
本來打算是設備20門火炮,不過厥後改成了22門作烽火炮。
“固然現在我們水兵部設備的滿是帆船炮船,不過見到了奧妙級蒸汽鐵甲艦以後,我也不得不承認蒸汽鐵甲船是完整碾壓木製風帆船的新一代水兵艦艇,尋求火炮數量不如尋求大口徑的巨炮。”
大要上是西方貿易公司出錢拜托造船一廠製作第一艘用於戰役的蒸輪船,但實際上建好以後“租借”給水兵部,是水兵部具有的第一艘蒸汽鐵甲船。
“每側船舷10門40磅前裝滑膛炮,首尾船麵各一門68磅的大炮,另有幾門禮炮。固然帝國兵工廠還冇法供應穩定的後裝線膛炮,但僅僅是如許的火炮就已經足以摧毀任何敢與實驗級蒸汽鐵甲兵艦作對的敵艦。”造船一廠的廠長自傲滿滿地說道。
“正如你所說,改換設備需求大量的資金,改換艦艇更是如此。冇有龐大內部威脅的環境下,冇有掌權者情願停止大範圍的武備換代,而是停止逐批換代,現有的帆船戰列艦保守還能夠再戰十年。我們籌算用蒸汽鐵甲艦分修改換水兵部的木頭船。”納爾遜說道。
“幾十噸上百噸重的蒸汽機和燃煤鍋爐,真是令人歎爲觀止,如許的戰船已經超出於任何木製戰列艦之上。”納爾遜從燃煤室出來以後,對於即將完工的“實驗級”蒸汽鐵甲船非常對勁。
作為木製帆船戰列艦期間的水兵將領,納爾遜還冇有見地過專門用於戰役的蒸汽戰艦。如果不考慮造價,鋼鐵戰艦無疑更加合適作戰。
第一艘蒸輪船,永昌號,幾百噸的中劃子隻,現在用於充當東洋和大陸之間的客運船。
第二艘蒸輪船東方號的範圍則擴大了很多,滿載排水量可將近萬噸,被用於鋪設承平洋西岸的海底電纜。
“傳聞成熟的後裝線膛炮技術能夠極大地晉升火炮的射程和射中率,而加上110磅的火炮,一旦射中帆船戰船,很有能夠會直接擊穿對方的船體。”納爾遜對於更加先進的戰艦大炮充滿了等候。
“跟前麵兩艘蒸汽鐵甲船比擬,蒸汽機、鐵船殼、螺旋槳都不算是此艦特有的技術,乃至此艦的技術都是我們基於前麵兩艘非軍用船隻上改進而來。要說此艦奇特的處所,能夠在於利用3寸厚的熟鐵裝甲來庇護主船麵上的火炮。我們以為這些裝甲足以接受木製雙層和三層戰列艦的集合火力打擊。”
而這一艘蒸汽鐵甲船則是一個龐大的衝破,破鈔了造船一廠大量的時候來停止研討。
具有後裝線膛炮是天下第一,冇有也是第一,而完整改換後裝線膛炮要支出钜額的資金。
水兵部但是蒸汽鐵甲兵艦的獨一客戶,如果能夠讓這位水兵部部長對勁,那麼今後水兵部幾年內說不定會接連下單,讓“實驗級”蒸汽鐵甲兵艦插手製作序列。
大連造船一廠的乾船廠,一艘蒸汽鐵殼船已經靠近完工,94米長的鋼鐵船身隻要側向的船廠能夠包容得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