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古格銀眼(下)[第1頁/共2頁]
趁便提一句,老孫口中的古格遺址與現在阿裡景區的古格遺址不是一回事,那片金土林直到現在還未被世人發覺,應當就是得益於奶奶山後,那處不著名的藏屍洞的庇佑。諸位如果讀到那幾章而引發了到阿裡“淘金”的動機,不如趁早撤銷。
老孫是一個實實在在的逃亡之徒(因為身高一米七五,我暗裡就叫他一米七五),出世在被稱為“生命禁區”的藏西西盛塘,十幾歲時就跟陳叔出來闖蕩江湖,私運槍支、發賣玉器、殺人越貨……隻要為達目標,就無所不消其極。【零↑九△小↓說△網】在業界,也算是響鐺鐺的一號人物。
當然,我並未把這番決定說出來,一來為時髦早,二來,說句不好聽的,可否從這裡平安然安地走出去,還是個未知數,我不想再增加大師的心機承擔。
我夙來對這些神佛古刹之類的事物不感冒,但看到這尊完整的古格銀眼時,還是不由得寂然起敬,胸膛裡如同裝了一百隻戰鼓,敲得心驚肉跳,震徹肺腑。
此中,最具傳奇色采的,就是古格銀眼,傳說也隻要古格才氣製作出來,古格王朝一夜之間消逝以後,古格銀眼也跟著銷聲匿跡,以是尤其奇珍,耐久以來,一向無人曉得為何物。直到一九九七年,考古學家在皮央遺址杜康大殿的考古發掘中,才揭開了“古格銀眼”的千古麵紗。
古格銀眼天生四臂,一臂於胸前合十,一臂安設於腿上,一臂向上高高舉起,一臂彎於後腰,四臂各法律器,嚴肅有序,各鎮一方,流露著崇高與威武。
不過,既然這裡呈現了古格銀眼,又與我們師門的特彆標記息息相乾,是否要親身跑一趟西藏,就該列入考慮範圍了。
整座佛像因為長年沉眠於地下,儲存相對無缺,身上部分部位固然有風化的陳跡,但並不影響它團體的藝術代價,佛雕技藝仍令人歎爲觀止。
老孫整天跑江湖的,對這類希世奇珍大有研討,據他說,三十年前,一隻雞蛋大的古格銀眼就賣到了七位數的代價,那麼三十年後,麵前這尊古格銀眼,如何說也得翻幾番吧?
報酬財死,鳥為食亡。大師都是聰明人,話不言儘,還望自行衡量。
隻是大江東去,淘儘千古豪傑狗熊,再牛B的人,也有嗝屁的一天。老孫最後慘死在千年女妖的掌下,也算是罪有應得,死得其所了。
全部佛龕東西進深約六十米,南北寬四十餘米,佛像通高一百二十餘米,禿頂部的高度就占了四分之一;單手合十,盤腿安坐於雙層蓮花台之上,彎起的手臂到蓮花台的間隔約三十米,雙層蓮花台高三十五米。
細看之下,古格銀眼頭戴化佛寶冠,髮髻呈波紋狀,盤臥在頭頂,外披裟帳;臉部豐潤,下顎肥胖,眉如劍梢,眼睛狹長,眼尾吊頸。臉部最較著的一處特性,是生有三目,一左一右各為一橫吊目,額頭正中為一極目,三隻眼睛皆炯炯有神,在手電光芒的反射下晶瑩鋥亮,看著就跟真的一樣,讓人望而生畏。
這件事回想起來,怕是幾章都囉嗦不完,並且,我也實在不想再回想起那段慘痛的經曆,固然我當年並冇有參與此中,但老孫的報告非常形象、完整,常常到衝動處乃至聲淚俱下,給人一種身臨其境的實在感受,其痛苦程度完整不亞於當年勢務的參與者。【零↑九△小↓說△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