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章 二位是什麼關係[第1頁/共3頁]
這等近似的瑞氣,他也隻在大聖大賢於國於世有功之人身上看到過,就比如三年前在都城壽終正寢的前任昭德殿大學士,太子太保,曾任戶部尚書的趙昇平。趙閣老禮賢下士,幾次治河治農,身居高位仍然身先士卒,曾救萬千百姓於黃河決道之危,也曾與百萬勞工同衣同食,改進農桑,數十年未曾改移,為各大府州農工匠夫的衣食住行馳驅呼號。
一入洞府,禦車將軍在吳逸施禮過後也緩緩點頭請安,當即道:“石硯啊,為師此番返來,在東海水下見到了一處奇草,這兩位客人自有為師接待,你就拿著這草去後洞,本身去試著煉丹。”
因而不過半晌,這個叫石硯的孺子,就被支開到了洞中後室。
他一聲苦歎,又接著往上走,那些依令駐守在山腰的兵士此時也都瞥見了這個帶著孫女單獨前來的白叟,他們不明白批示使為甚麼快馬趕來,讓他們獨獨為此人放行,但出於甲士本職,這些軍士冇有多問,在秦大夫所顛末之時,如同座座木雕,紋絲不動。
見秦大夫服了藥丸,王真人淺笑裡卻也不免帶著幾分龐大的心境。
因為拆鳳真仙既已回府,吳逸也乾脆將來時,與孺子石硯說過一次的目標再次反覆了一遍。
山道漸近半山腰處,秦大夫才瞥見那山腰處駐紮的層層保衛,道道旗號頂風而展。而昌大陵寢也終究模糊在視野絕頂暴露了一角之景。
吳逸見到了進洞而來的這個紫袍道人,也同玄練從座上起家,拜道:“拆鳳真仙,長輩見禮了。”
畢竟能一帆風順誰不想呢?
秦大夫牽著孫女,緩緩拾階而上,邊安撫道:“是啊,很高,小滿兒如果累了,爺爺抱著你走。”
來的不是彆人,恰是當今欽安殿護國天師王真人。他自地上縱起家子,先是往身後正南門瞧了一眼,才轉向秦大夫道:“大夫有所不知,貧道我近年受了朝廷之請,當了欽安殿護國天師,因為有些事情要辦,特經此處暫留,未曾想遇見了大夫您。看來我當年的望氣術公然冇錯,大夫您絕非常人。”
烏斯藏國駙馬,不,應當說是禦車將軍,以一副方纔被他親手殺死的道人模樣,翻開了洞門,看到了坐在裡頭的吳逸兩人。
正南門被打造得彷彿一道森嚴城牆,赤壁高樓,又有石獅盤龍,玄武馱碑侍立門前,建國國母陵寢的氣象終究如出水騰龍,於斯起現。
說實話,吳逸怕的就是這個拆鳳真仙嘴裡俄然蹦出一個“不過”來。
“解甲坊?這真是……唉……”
秦大夫眺望著那金色簷頂一角,衰老皺紋包抄的眼中一瞬恍忽間閃過了諸多舊事,似流水而過。
禦車將軍淡淡一笑,說道:“要這草,原也不難,不過……”
而這位秦大夫,身上的瑞氣之純,更勝趙閣老不知多少。乃至於王真人在初見時都不由思疑,這莫非是哪位人仙臨世不成?
……
嗬嗬……豔福還不淺嘛。
奶奶的家好大呀……
“秦大夫,冇想到會在這類處所相逢啊。”他見秦大夫上山來,第一句吐出的就是這句。
所謂解甲坊,是太宗天子崩逝,文宗天子繼位後,在增築後陵時增設的一道門坊,表示舉凡文武官員,士農工商,出去謁見者均須過此處而上馬解甲,一身輕裝而上,來表示對高皇後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