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千八百九十七章 萬年太平為何物[第1頁/共2頁]
劉穆之點了點頭:“是的,我這些日子一向在想你提的阿誰天下大同的設法,讓大家都有上升空間,這個事理是冇錯的,但又跟君權神授,帝王天下的這個形式有牴觸。”
劉裕的神采嚴厲,大聲道:“你說清楚點,這些是甚麼意義?!”
“淺顯百姓看天子是天神在人間的代言人,是不成能出錯的,他們並不曉得上層的這些爭鬥,隻曉得要遵紀守法,交稅征丁,而皇權不穩,就意味著國度動亂,是他們不能接管的。”
劉裕歎了口氣:“我如果坐上這個位置,也會跟那些人一樣,戀權貪利,最後占著這個位置不放,變成一個新的帝王嗎?”
“要想竄改天下人的這類認識,不能一下子就鼓吹甚麼大家劃一,而是要漸漸來,從君權天授這點,變成賢者議事,公論治國的這套形式,天子如果有各種啟事不能親身管理,就由天下負有眾望的人來結合商討治國,就象現在的北府三巨擘形式,乃至之前的世家輪番坐莊的形式,都是不錯的替代。”
劉裕的眉頭一皺:“那換到明天,就得開端減弱妙音的後權了?”
劉裕如有所思地說道:“你的意義,天子如果不能理政,或者說皇權旁落,就是要看輔政大臣的程度了?”
劉裕反問道:“你說胡人國度是如許,冇題目,可西晉不是這類啊,他們就是因為對峙了嫡宗子,讓晉惠帝這個蠢物下台,才讓諸王有了野心,比及賈後毒殺太子後,八王之亂就正式開啟了,這不也證明隻按血緣,嫡長來挑選擔當人,一樣隱患龐大嗎?”
劉裕點頭道:“以是,你的意義是,要根絕後宮乾政這類事,製止皇後或者後宮中的貴妃,為了給本身的兒子爭權而激發內鬨,對吧。”
劉穆之正色道:“是的,自從呂後亂漢開端,後宮乾政就是大忌,漢朝是外戚軌製,族中出了貴女,則全族親戚都會雞犬昇天,最典範的例子就是漢末的大將軍何進,一個屠夫家屬因為出了個皇後,而把握了大權,卻又不具有這類治國的才氣,這才激發大亂。”
劉穆之點了點頭,平時嬉皮笑容的神采一掃而空,變得格外的嚴厲,眼神中又透出一股難言的殷切之情:“就是要明白這個權力的分派和傳承,不能私相授受,更不能因為小我的好惡而隨便地竄改本身定下的法則,要讓天下安寧,最首要的就是這類給天下人所承認的法則,一旦變了,就得本身率先遵循。”
劉穆之笑道:“你想建立大家劃一,天下大同的那套體製,這個機構就得有,天子再賢明,一小我大權獨掌,也會出錯,但一幫人出於公心而商討,就能最大程度地製止這些。如果天下人都能認識到,統治者從天子一小我,變成了世家一群人,那這君權天授的說法,垂垂就冇人信了,冇了天子的天神身份,你的這套設法,便能夠開端漸漸實施了,那種父死子繼,一家一姓永久占有最高權力的近況,才能夠獲得變動。”
“西晉的八王之亂,慕容氏的代代手足相殘,再到永嘉之亂以來,北方諸多胡人國度,內鬨不竭,導致亡國滅家的這些悲劇,本源就在於這類傳承的軌製不明白,一會兒立賢,一會兒立嫡,卻又跟部落期間的那些端方相牴觸,最後就是長幼無序,賢愚不分,大家都想著靠力量來奪位,乃至於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