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督撫天下 - 第二百五十七章 嘉慶的存舊用新

第二百五十七章 嘉慶的存舊用新[第1頁/共4頁]

“你等數人,都是這一年來辦理控案之人中,很有效果之輩。朕看了這一年的控案,這件前後最為詳確,山東民婦周王氏,為庶母周劉氏所縊殺,卻隻報周王氏自縊而亡。這山東本地說是屍檢、供詞一一足備,卻仍然認了自縊,可你這一去,竟能為這周王氏完整昭雪,斷出周劉氏方是禍首禍首,托津,你當時是若那邊斷,可也奉告於朕聽聽?”看來,這年控案當中,表示最為凸起的就是倉場侍郎托津了。

這日養心殿裡,嘉慶也特地將之前參與部分京控案件的官員調集了過來,對他們的斷案環境停止一一扣問。

“主子謝過皇上加恩!”托津道。

“算了,這件事恰好是鐵保上任時呈現的,倒也不能苛責於他,朕今後奉告鐵保,讓他為這周家找個旁支去秉承家業吧,總不能讓他們就如許絕了後啊?另有,本日你等是共議刑案,便從聯名上奏之例吧。”鐵保這時已調任山東巡撫,是以嘉慶有此一語。

“另有廣興,你現在是兵部侍郎吧?”嘉慶問道,廣興顛末之前的貶官,倒是非常勤懇,數年來已經慢慢升遷,成了兵部侍郎:“朕看你這文稿,也做得不錯,此中大清法規援引,一一清楚。朕是不明白了,與你辯論此案情節之人,內裡另有刑部官員,他們這是如何了?竟然連大清法規寫得明顯白白的處所,也需求你來幫他們弄清楚嗎?如果如此,朕改你作刑部侍郎,需讓刑部司官清楚,法規是國之底子,切不成憑著情麵去辦案子!”

進入嘉慶期間,為強化朝廷威望,嘉慶也想了很多體例,此中之一便是大幅放寬“京控”前提。所謂京控,即答應百姓在對處所官員訊斷不平,又在直省讚揚無門時,能夠直接向都城都察院、步軍統領衙門停止控告的軌製,一旦京控建立,且天子認定需求複查,便會調派中心官員直接到處所參與辦案。此軌製非嘉慶初創,但嘉慶親政後,對京控之事開端高度寬大、重點存眷,一時控案之多倍於乾隆之時。很多官員也因京控中有功,使冤案勝利改判,從而被嘉慶恩賞重用。

轉頭看看皇後,皇後也是一副如有所思的模樣,嘉慶歎道:“實在坊間之語,朕又何嘗不知?護軍庸懦如此,底子安在?還是朝廷以內,本來因循油滑之人就占了多數,都想著混資格,該辦的事卻冇幾件辦好的!慶桂、董誥,說來也都快七十了,這些庸懦之輩他們管不動了,不錯,朕也正在想著,再汲引一二新人,隻是慶桂董誥雖說年齡已高,卻也冇做錯甚麼,朕也總不能就如許把他二人奪職了吧?”

“主子謝過皇上種植!”廣興鄙人麵也連連叩首道,此時已是謝恩,便用私事之稱。

阮元南下後不久,嘉慶也起駕迴鑾,玄月之初便即到了都城。這日嘉慶一時無事,也來到禦花圃內漫步,眼看向北不過數百步,便是陳德年初行刺本身的神武門,心中猶是難過不已。

“托津,你之前可在刑部任職?”嘉慶問道。

“皇上,既然如此,不如存舊用新。”皇後勸道:“如果皇上有了中意人選,便汲引他入軍機處,將軍秘密事接踵轉交與他。另一方麵,慶中堂董中堂,也可臨時留下,畢竟要事還需一併商討,但要事以外,皇上自可順水推舟,尋些其他事件交由二位大人督辦,以顯皇上正視老臣之意。可此中關頭還是……妾不知皇上心中有何人選,妾在內庭,本不該與外人來往,眼下六部卿貳,更不知皇上看中了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