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督撫天下 - 第一百二十章 會試,大獲全勝

第一百二十章 會試,大獲全勝[第1頁/共6頁]

辨彆推前輩,師資得老成。

不想阮元卻道:“回皇上,實在臣批閱試卷之時,是有……是有些事自行做了主,之前皇上未曾問及,臣也冇有奉告皇上,現下想來,實是欺君之罪!還請皇上秉公處斷,懲罰與臣,方顯朝廷典製。”

而此時之人或許尚且不知,榜中史致儼、王引之、湯金釗、桂芳、陳壽祺、程祖洛、盧坤、康紹鏞、姚文田這些人物,以後都將申明鵲起,成為下一代宦海、學林中的棟梁之才。

“此次殿試的試卷,朕都看過了,比朕設想的要好很多!朕在皇阿瑪的時候,就經常聽聞,這科舉殿試常常有很多試卷,觀點凡庸,要不然就是誇誇其談,實在無用,更有很多人另有脫空不答之處呢。也不過是因為成例,不再裁汰貢士,不然乾隆一朝少說也要三成的貢士做不了進士了。可此次不一樣,大半試卷都是言之有物,看來今後朝廷以內是要多很多人才了。阮元,這此中你的功績,可不算小啊。”

“皇上厚恩,臣必竭誠效力,以進微勞。”阮元道。

“回皇上,臣此次閱卷,並未因循常例,先觀頭場四書文,而是先行取閱了第三場的策論,按照策論好壞,先取了二百人出來,以後再觀頭場言辭,擇其出眾者補錄,最後綜合三卷內容,取了這二百零九人出來。實在臣此次之舉於體例大是分歧,是以臣有欺君之罪,還望皇上明斷。”阮元道。

“那你且說說,你何罪之有啊?”嘉慶問道。

不出阮元、朱珪等人所料,這一科會試,竟一舉選出海內名流多人。以《儀禮》研討聞名的張惠言,以《爾雅》研討聞名的郝懿行,寶應名儒劉台鬥,俱在其列。會元所定之人,竟是揚州江都的史致儼,也實在令阮元欣喜。彆的,王引之、湯金釗、許宗彥的姓名,也不出料想一一見於榜上。雖有些對三場策論出題過難而忿忿不平的考生,但看著金榜之上,無數學者名家係數在列,曉得即便有所不滿,麵對如許一篇貢士名單而橫加攻訐,終究隻會自取其辱,便也接踵散去了。

按清朝建國之時,因很多宗室軍功卓著,被特許親王、郡王爵位能夠世代相傳,如冇有特許,則需每一代減爵位一等,是以清朝並未呈現之前明朝普通宗室冗濫之象,而能夠世代相傳的王爵則被稱為“鐵帽子王”。清初共是七家,乾隆中期為多爾袞昭雪,特地讓淳穎一家改宗世襲睿親王,加上雍正朝怡親王允祥因儘忠王事,功勞卓著,特許怡親王世襲罔替。到阮元為官之時,世襲罔替的“鐵帽子王”共有九家,恒謹是克勤郡王嶽托以後,恰是九王之一。

聽著嘉慶言語,倒是也非常樸拙,阮元隻得應道:“回皇上,官方生員未曾為官,反而常日有些逼迫良善的守令不顧國體,對他們言語不敬,也是有的。是以他們常常不會想那麼多,言語狠惡些也是常事。可皇上既然許了官方生員上言,也應當清楚如許的結果纔是。這周砎之言,確切無甚可取,但老是有一腔報國之誌,還請皇上從寬措置纔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