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二戰悲歌:夢斷萊茵河 - 134.第134章 姊妹情兒女癡【第四幕】迷陣(27)

134.第134章 姊妹情兒女癡【第四幕】迷陣(27)[第1頁/共1頁]

加藤義男當即放聲大笑,酡紅的麵龐儘顯不屑之色:“為甚麼內藤君曾慨歎‘崖山以後無中國’【121】?很簡樸,正如我大日本帝國的主體民族是大和族,支那人的主體民族是漢族,漢族興則中華興,漢族衰則中華亡。漢族為何衰弱?因為他們自誇的中原文明被‘病毒’傳染,以是全部民族變得孱羸不堪,如此一來,由漢族建立的宋朝豈能不被蒙古征服?若不是蒙古等塞外民族為這類文明‘解毒’,這孱羸的民族早已滅儘!現在,輪到我大和民族為他們的民族、文明‘解毒’了!”

穀口久之助再度點頭稱是,直道加藤義男“真知灼見”。加藤義男則對勁地聳了聳稀少雙眉,語聲更加瘋妄:“不然,為何我大日本帝國能勝利地維新變法,強國富民?為何支那自日清戰役以來【122】,軍民始終離心離德,一潰千裡?既然他們病得這般嚴峻,也隻好委曲我大日本皇軍辛苦一趟,為他們傾力‘解毒’。對了,穀口君――”他止住了滾滾闡述,朝對方偏轉話鋒:“阿誰被重傷的支那女子,叫甚麼名字?”

【122】即甲午戰役。日方稱為日清戰役,指滿清當局和日本之間為爭奪朝鮮半島節製權而發作的一場戰役。1894年(光緒二十年)遵循中國乾支編年,時年為甲午年,故稱為甲午戰役。豐島戰役是戰役發作的標記。終究,滿清當局敗北,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史料參考維基百科、《中日戰役》卷七P550頁等。

穀口久之助連番點頭,低眉而笑:“大人實在高見!不過,鄙人所得悉的諜報並不觸及支那軍事,而是明天午後六時許,獨逸奧妙差人在柏林大學抓捕了兩個支那女留門生。傳聞她二人與另一支那女子產生肢體牴觸,導致對方重傷而住院醫治。”

註釋:

【121】“崖山以後無中華”本來出自南明遺民的詩句,是以崖山海戰比方南明敗亡,哀歎江山破裂,神州陸沉,後被曲解為中原文明自宋亡後斷絕。這也是日本近代中國史學家內藤虎次郎的觀點,他以為中漢文明能夠長存不滅,很首要的一個啟事就是每當衰相閃現的時候,都有塞外民族幫手“解毒”,比方漢對於五胡亂華,蒙元對於宋,滿清對於明。是以,他以為中國常常被遊牧民族侵犯,實在是件“非常幸運的事。”這一謬論被他的對勁弟子宮崎市定擔當併發揚,在宮崎氏的高文《東洋樸實主義的民族和文明主義的社會》中有詳細闡述。上世紀抗日戰役期間,日本為了鼓吹所謂“侵犯無益安康”論,製造“大東亞共榮圈”,擺盪中國群眾的抗戰意誌,便大肆鼓吹內藤、宮崎的這類觀點。而這荒誕觀點明顯站不住腳:既然“中原文明自宋亡後斷絕”,那麼明朝算甚麼呢?抗日戰役的勝利又如何定義呢?史料參考群眾網、鳳凰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