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第1頁/共3頁]

劉娥介麵道:“但是畢士安年紀太大,其為人雖好,隻可作治世之才,不及寇準膽小多智,善於應變和有魄力,官家但是此意?”

寇準也笑了,鞠身道:“天子聖明。當知軍邦交兵,以士氣為先。遼人南侵,向來隻是作騷擾之戰,並不能真正雄師直取中原。當年遼太宗耶律德光獲得石敬塘所獻幽雲十六州以後,自發得能直取中原,發兵南侵,最後卻冇法安身,終究死在奕城。應天太後是以下旨,不得不撤兵回師,今後遼國再無南侵之心。隻要聖駕親臨澶州,我軍士氣必然大振,也必能一挫遼人的士氣。”

寇準初登相位,即上奏真宗,詔令河北全境,不管官兵軍民,儘力抵當遼人入侵,能殺遼人者皆可領賞。

真宗看到他如此神態,倒不怒了,沉聲道:“倒是為何?”

眾臣巴不得這一聲,正要退下,寇準卻攔住眾臣道:“慢,寇準另有上奏,陛下既然不反對此議,何不速作決定?”

真宗看了王欽若與陳堯叟一眼,並未說話。他性子雖和,卻並非脆弱之君,昨日王欽若與陳堯叟奧妙求見,提出這等建議,令得他大為不快。但是聽二人闡發戰況,言之鑿鑿,倒是不成不慮至此。是以本日當著寇準的麵,不顧陳王二人而用心提出昨日密議之事,亦是模糊但願,群臣當中能夠有人以更有力的語氣駁斥此論。

真宗接報大驚,立即調集寇準入宮議事。

真宗點頭:“說得恰是,治世用畢士安,亂世當用寇準!”

就此議定,真宗下旨,先進位畢士安為平章事。數今後,再升寇準為平章事,位列畢士安之下。

寇準道:“澶州一日五報,事情看來雖急,卻不嚴峻!”

真宗聽著寇準一番話,一字字說來如同千鈞之重,那“南唐後蜀,前車之鑒”“皮將不存,毛焉附耶”,更是一字字如同重錘打在他的心頭。“砰!”真宗拍案而起:“傳旨,令三省六部,籌辦禦駕親征之事!”

真宗沉吟道:“容朕三思,你等且先退下!”

次日,真宗於崇政殿素服慟哭,訪問群臣,共商國事。

眾臣聽了真宗的話,不由嗔目結舌,因為剛纔眾臣固然紛繁都有議遷都和談之事,卻並冇有說到詳細地點如此詳細,但不知真宗江南蜀中之議,從何而來?

真宗點了點頭道:“嗯,說得甚是。畢士安已是副相,又是三朝老臣。現在呂端李沆歸天,呂蒙正又抱病在家,若依著資格,也確是能夠起用畢士安為相。”

真宗驚奇過火,俄然笑了起來:“五日?寇準,從昨日扣下垂危文書,用心飲宴作樂,直到現在以五日為期,你到底賣的甚麼關子,到現在能夠揭開了吧!”

王欽若天然聽得出寇準的指桑罵槐,嘲笑一聲上前奏道:“寇相好威風。前日畢相有令,凡是遼*情有關的公文,叫先送寇相府。但是昨日澶州連發五封垂危文書,直送寇相府中,寇相卻在喝酒作樂,一日當中連接五封垂危文書,均被寇相扣下,酒宴不息,談笑不止!”

真宗道:“兵家之道,未慮勝,先慮敗,不能不考慮到宗廟的安然。是以方纔有人建議一邊在澶州加強守禦,一邊先遷了宗廟。有人說江南有長江天險,遼人長於馬戰不善水戰,必定不攻自退,這也是當年晉元帝南渡之意。亦有人說蜀道之難難於上彼蒼,若效仿唐玄宗避道蜀中。此暫避鋒芒,待得敵軍撤退,再返回汴京,亦不失為一個良策!寇卿之意覺得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