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鳳穿殘漢 - 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

第七十二節 剛柔並濟[第1頁/共4頁]

遠在幷州的曹丕並不曉得他的父親曹操又在策畫如何拉攏他與蔡吉完成周公之禮。此時現在這位剛滿十五的少年正伴跟著未婚妻的車駕馳騁在通往幽州的官道之上。跟著南匈奴單於歸還蔡文姬以示友愛,蔡吉在幷州的攻略也算臨時告一段落。幷州的齊軍需求休整,互市的榷場需求籌建,更無庸說9、十月份還是農忙季候,實在不適合複興兵戈。是以蔡吉在將幷州委任給張遼與龐統以後,便拔營起寨前去幽州觀察薊城。薊城在戰國時是燕國的上都,地理上又毗鄰齊軍的易水港,是以此番被蔡吉的幕僚提名為三大候選幕府之一。而蔡吉這個穿越者也對作為京津前身的薊城有著一份特彆的情素。不過不管蔡吉對薊城有何好感,也非論此城在後代是幾朝古都,僅就東漢而言薊城眼下隻是一座地處偏僻的城池,論範圍與人丁皆不能同另兩座候補城池平原和臨淄相提並論。是以蔡吉還需實地勘察火線能做出終究定奪。究竟上不但是薊城,位於北方邊疆的幽並兩州人丁都少得不幸。須知幷州一州的人丁乃至都不及渤海一郡。是以就算現在正值農忙季候,車隊所顛末的官道兩旁卻儘是連綴不竭的荒漠與群山難覓一絲人跡。見此景象坐在車駕內的蔡吉不由唏噓道,“昔年燕昭王卑身厚幣,得樂毅、鄒衍、劇辛互助,成績一方霸業。何曾想五百年後的本日燕地竟會是十室九空,一片冷落。”蔡吉的一番感慨引發了一旁蔡琰的共鳴。這位歸漢的才女現在已被蔡吉聘為將軍府文學,掌校文籍、奉養文章。就聽她跟著幽幽一歎道,“自董卓亂天常至今,十室九空者又豈止燕趙之地。”“蔡文學言之有理。戰事一日不終,百姓一日不寧。”蔡吉深覺得然地點頭道。天災、饑荒當然是形成漢末動亂的誘因之一。但真正令東漢人丁銳減的啟事則是戰役。據後代統計永壽二年(公元156年)時,東漢人丁約為5000萬。但是顛末黃巾之亂和三國混戰,到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赤壁大戰後,天下人丁銳減到了140萬。待到三國歸晉,西晉重新統計人丁,天下人丁總計也不過1616萬,這此中還包含了歸附的870萬胡人。也就是說曆經黃巾之亂、三國混戰以後,西晉的漢大家丁竟已不敷八百萬。固然如此龐大的人丁喪失中包含了一部分世家豪強瞞報的人丁,但同諸侯混戰所形成的滅亡比擬倒是微不敷道。關於這一點蔡琰明顯比蔡吉更有切身材味,以是她對將來也更加悲觀。就見蔡琰黛眉微蹙連連點頭道。“漢室祚衰,諸侯逐鹿,休戈止殺又談何輕易。”蔡琰說到這裡俄然想起坐在她身邊的年青女子正逐鹿中原的諸侯之一。不由從速收聲低頭告罪。但是蔡吉卻並冇有是以感到不快。不成否定蔡琰說得都是究竟,以蔡吉、曹操、劉備、孫策為首的諸侯確切是中原混戰的禍首禍首。但他們這些諸侯在策動戰役的同時也在停止紛爭為部分帶來戰役。正如曹操在《讓縣自明本誌令》中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