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節 渤海高氏[第3頁/共4頁]
耕牛、耕具皆由官府供應。以是官府與屯戶的乾係相稱於地主與佃農,租賦就是佃租。用官牛的屯戶與官府四六分賬,自備耕牛的與官府五五分賬。屯戶的租賦遠比編戶的三十稅一要沉重很多。是以租賦是蔡吉目前最為穩定的一項支出來源,同時也是曹操最為正視一項支出來源。隻是渤海郡的屯田數量較少,才使得渤海的租賦略顯希少。目睹在場很多冀州官僚都墮入了難堪當中,高納俄然向蔡吉抱拳進言道,"齊侯免除冀州三年賦稅,令冀州百姓療攝生息。現在齊侯北上攘夷期近,高氏身為渤海大族。願奉上糧草五萬斛,助王師討伐逆賊!"蔡吉意味深長地看來高納一眼,但見其神采誠心、態度謙虛。便微微一笑欣然點頭道,"孤在此替北征將士先行謝太高氏慷慨解囊。"渤海高氏在漢末並不著名。高氏一門雖在順帝時出過太子太傅高褒,但目前牧守一方的也獨一齊國相高承罷了。但是蔡吉卻曉得渤海高氏在魏晉南北朝的汗青上具有舉足輕重的職位。據史乘記錄,渤海高氏發端於東漢渤海郡,素有“天下之高出渤海”之稱。渤海高氏於東漢末構成後。至西晉漸趨昌隆,並構成渤海、漁陽、遼東、廣陵、河南等多個支係。待到南北朝期間,渤海高氏已成為山東(指太行山以東)門閥士族的代表,進入鼎盛階段,並前後節製北魏、東魏政治闡教有金仙全文瀏覽。而將渤海高氏完整推向權力顛峰的是高歡、高澄、高洋父子三人。高歡、高澄父子先是接踵任東魏大丞相、渤海王,節製東魏軍政大權。並終究由高澄之弟高洋。以相國、齊王接管東魏孝靜帝的禪讓,成為北齊王朝的建國君主,即北齊顯祖文宣天子。不過北齊僅存在了二十八年便滅於北周之手。最後留給先人津津樂道的是北齊高氏的諸多**典故。以及高歡那俊美得必須戴上麵具才氣上疆場的孫子――蘭陵王高長恭。後代哄傳建立北齊的高氏素有**、暴戾家屬遺傳脾氣。現在的高納舉止得體,態度恭敬,看著倒是同這個期間世家後輩冇啥不同。莫非是厥後和鮮卑人混血的原因?撇開對北齊王朝的八卦,想到本身在三年前收伏了琅琊王氏,明天又接管了渤海高氏的臣服。饒是蔡吉早已見多識廣,這會兒也忍不住在心中感慨。本身帳下還真是豺狼成群。高納見蔡吉收下了高氏奉上的糧草,心頭的大石也隨之落了地。高納的父親高延是渤海的名流,可老爺子並不籌算在一個能當他女兒的女娃兒麾下退隱。但是是為了全部家屬,必須得有人站出來向新統治者表示臣服。因而在向遠在青州出任齊國相的叔父谘詢了一番建議後,高納便毛遂自薦入幕太史慈帳下,併爲此次歡迎齊侯駕臨做足了籌辦。現在看來高納之前的各種儘力並冇有白搭,起碼麵前的女子采取了高氏的美意,不會像曹操對於河內宗黨一樣拿渤海高氏開刀。田豐坐在一旁眼看蔡吉不動聲色地收下糧草,一樣也在內心長舒了一口氣。曾任冀州彆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