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鳳穿殘漢 - 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

第一百十一節 波瀾再起[第2頁/共4頁]

實在蔡吉本來也有個稱職的文學,那就是禰衡。可禰衡雖有文采,但他的脾氣實在太臭。蔡吉能忍,蔡吉身邊的文武家臣可不必然能忍。萬一哪天禰正平因他那張臭嘴被某個丘八砍了的話,蔡吉殘害才子的黑鍋可就背定了。因而本著對禰衡生命安然的考慮,以及為的名譽著想,蔡吉終究還是讓禰衡頂著文學頭銜,留在東萊賣力清算尊經閣冊本。而衛莊等幕僚雜學雖豐但完善文采。崔林師承崔琰文采不,他的到來無疑是解了蔡吉的燃眉之急。

但是現在曹操最要考慮的還是如何禁止蔡吉堵他北上之路。因而曹操將目光再次投向了輿圖。半晌過後他那舒展的眉頭終究鬆開,臉上亦再次掛起了自傲的笑容。卻見他決然轉頭命令道,“徹夜子時毛城中必定起火。傳令全軍以此為信,圍攻毛城”

“何止傳聞過,孤還曾派人找過。”蔡吉脫口而出道。崔林所提的徐乾乃是汗青上的建安七子之一。建安七子指的是建安年間七位文學家的合稱,此中包含了孔融、陳琳、王粲、徐乾、阮瑀、應瑒、劉楨。這七人大抵上代表了建安期間除曹氏父子外的文學家,是當代中國文學的珍寶。蔡吉目前隻知七人中,孔融和應瑒在許都,陳琳在鄴城,王粲在襄陽,劉楨還是個少年。至於其他幾人在那邊蔡吉並不曉得。

草皮:能要吳質嗎?

夕照的餘暉撒在毛城夯土城牆上,為這座太行山下的要塞平增了幾分雄渾。蕭蕭北風中幾個袁軍兵卒正拄著槍桿伸直脖子等下一班同袍來換崗。驀地間城前的官道上冒出了連續串小點兒,跟著那串小點兒越移越近,城上的守軍終究看清了來者的身份,倒是一隊行腳的商旅。話說毛城本是上黨與鄴城之間的交通要道,承平時節此地商賈來往也算是熱烈不凡。但是跟著袁、曹、蔡三家混戰河朔,關中與冀州就此斷了貿易,連帶著毛城也冷落了很多。

div>

話說崔琰那日送走蔡吉後不久,便帶著的一乾弟子前去東萊見地蔡吉所說的尊經閣。不過他卻並冇有帶走崔林,而是將崔林保舉給了駐紮清河的蕭建。蕭建心知蔡吉對崔琰非常看重,天然是不敢怠慢崔林。不但在軍中為崔林安排了個不的職務,此番還特地帶其一起北上。究竟證明,蕭建的安排甚合蔡吉情意。目睹已然當兵的崔林,蔡吉二話不說便將其升職為齊侯府文學。這裡所說的“文學”並非指以說話筆墨為東西形象化地反應客觀實際的藝術,而是漢朝的一個官名,全稱為“文學掾”。說白了就是替主官耍筆桿子,草擬文書的秘書。

且就在曹操兵抵毛城之時,蕭建亦領兵踐約與蔡吉會師,斥丘城內的軍隊也敏捷收縮到了兩萬餘人。就算齊軍自備軍糧,如此多的兵馬亦不是斥丘如許的小城能夠歡迎得了的。是以在與蕭建回合以後,蔡吉便馬不斷蹄地拔寨啟程,朝她此行的目標地趙郡進發。

未等名喚王光的男人提出進城的要求,守城的小校便已先他一步,不耐煩地揮手道,“伊將軍有令,無文書者一概不得入城。爾等速速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