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踏雪尋友[第3頁/共4頁]
話說自打龐統在東萊退隱以後,就冇少寫信來勸說徐庶等老友北上東萊。固然他在信中詳確地先容了東萊的各種竄改,並將蔡氏描述成堪比管仲、商鞅的當世能臣。而蔡氏本人也確切不負所望,戰袁譚,抗呂布,救聖駕,伐袁賊……短短兩年間就由一介名不見經傳的傀儡一躍成為了能與中原諸強並駕齊驅的小諸侯。隻可惜蔡氏的表示雖可謂神童。可荊州本地名流十有八九都為宗族所絆。不到萬不得已的境地,這些人不會等閒分開的家屬。加上劉表在荊州的名譽本就極高,不管是荊州本地,還是客居荊州的名流都還盼望著有一天劉表能在荊州登高一呼呢。以是這一年來呼應龐統者可謂寥寥無幾。而徐庶本人一樣也曾對劉表抱有一些設法,加上其對中原的紛爭更感興趣一些,所乃至今也冇有北上找龐統的籌算。
初冬的第一場雪薄薄地灑在隆中的山間地頭,將本來的青山綠水染做一片素白。且就在此銀裝素裹間,但見一人一馬獨行於山林小道。許是北風凜冽,頓時之人頭戴竹笠,麵裹長巾,緊壓著視線,乍一望去瞧不清臉孔。不過其腰間卻跨有一柄三尺長劍,雖是半舊不新,倒也顯現此獨行者並非等閒之輩。
“此事亮也有所耳聞。不過孫策雖對外宣稱要尋黃祖報殺父之仇,可實在則倒是在與陳瑀爭奪海西(今江蘇東海)。不但如此孫策還將幼弟孫權任命為陽羨長(今宜興)。由此可見孫氏一統江東之心昭然若揭。”諸葛亮說到這裡,俄然話鋒一轉感慨道,“現在看來忠漢室者,唯劉豫州也”
不過從諸葛亮先前的態度來看,他彷彿並不看好劉表。並且他不是荊州本地人,也冇有龐大的家屬拖累。依諸葛亮的景象,他完整能夠想投誰就投誰。提及來在諸友當中諸葛亮與龐統的乾係最好,想必龐統應當也不止一次聘請過諸葛亮北上。現現在剛滿十八歲的龐統已然在東萊蔡氏帳下謀得一席之地。乃至還伴同蔡氏一起去許都麵過聖。這在淺顯士人眼中但是了不得的經曆。也不知向來心高氣傲的諸葛亮麵對老友的美意聘請會作何反應?
“非也。此信是庶從江夏的東萊會館所得。”徐庶咋了咋舌道,“不瞞孔明,現在江淮沿岸各郡皆有東萊商賈開設會館接待同親。庶雖居無定所,卻也常常都能收到士元托人帶來的信。想來蔡氏對荊揚二州的景象怕也是瞭如指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