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 再起征雲[第1頁/共2頁]
在李靖雄師進駐紅雲關後的第五天,鄧九公領兵來到關前,在紅雲關南‘門’外三十裡安下營寨。
兩軍在關以下開步地,鄧九公見李靖軍馬步地劃一,將士戰意昂揚,不由暗讚對方主帥治軍有方,是個勁敵。他催開戰馬來到陣前,隔遠高呼道:“掃北大元帥鄧九公在此,李靖出來見我!”
當李靖拿出那書有“趙公明”三字的草人之時,雲霄不管如何都拉不下臉來再向他討要定海珠,且不說這拯救之恩已足以抵消那奪寶之恨,單是這草人是用以助趙公明修複元神的首要媒介,便由不得她不放棄定海珠而挑選草人。。更新好快。
武班中走入迷武將軍魯仁傑,向上奏道:“陛下三思,西岐姬昌公開收留背叛黃飛虎。又數次與王師‘交’戰,反意已昭然若揭,征討他自是刻不容緩。而李靖雖盤據北地,不受調遣,卻仍自認是成湯之臣,如果出兵攻打,豈不是迫使其馬上起兵作‘亂’。再說自攻打西岐數次失利以後。我方兵力大受摧折,如果同時與西、北兩方作戰,隻恐難以支應。依臣之見,當集合兵力先破了西岐,剩下的李靖或威懾或招安,清算起來都會輕易很多。”
紂王本人也是心機活絡又能言善辯之人,心中幾個轉念,便已為本身的決定找到充沛的根據:“魯卿有所不知。那李靖多麼‘奸’詐,豈會老誠懇實地困守一方之地?據韓榮送來的奏章所陳,他曾親身前去西岐,不但救下薑子牙的‘性’命,更破了聞太師請人佈下的十絕陣中的三陣。由此看來,李靖清楚是包藏禍心,其害一定較姬昌小了多少。若不儘早措置而任其在北地積聚氣力,久後必用親信大患!”
這一番振振有詞的事理倒是獲得了很多朝臣的認同,再加上冇了聞仲以後,紂王已真正做到了乾綱專斷。終究他這分兵攻伐兩地的決定得以實施,當堂便派出兩路使者彆離趕往澠池縣和三山關傳旨。
單說前去三山關的使者,一起饑餐渴飲,曉行夜住,非隻一日來到三山關上,麵前鄧九公傳下旨意。
“鄧元帥請了。”李靖在馬背上拱手為禮。
“眾卿,”紂王向群臣道。“既然張奎與鄧九公俱是帥才,何不令他二人同時掛帥?不若就命張奎為征西大元帥,率兵討伐姬昌;再命鄧九公為掃北大元帥,率兵討伐李靖!”
身後鄧九公之子鄧秀見父親被李靖問得張口結舌,急催戰馬來到陣前,厲聲喝道:“父帥,與這等‘亂’臣賊子有何話講?待孩兒將其擒下,他天然恭服!”聲到馬到人到槍到,一杆銀槍斜刺裡向李靖咽喉刺來。88讀書...--aahhh+27122122-->
鄧九公麵沉似水,勉強還了一禮,問道:“李靖,你深受國恩,由將而帥,後至裂土封侯,為何不思上報國恩,反而懷謀逆之誌,侵犯北地,盤據自主?本帥勸你馬上上馬受縛,可免北地生靈塗炭。如果冥頑不靈,比及天兵破城,‘玉’石俱焚,則悔之晚矣!”
十陣皆破以後,聞仲敗局必然,固然又有菡芝仙和彩雲仙子兩家道友前來助陣,亦不過稍稍提早了敗亡的運氣,畢竟還是被薑子牙夜劫聯營大敗而走,到最後被‘玉’虛眾‘門’下迫到絕龍嶺,死在雲中子和燃燈道人聯手佈下的“通天神火柱”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