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判兵事[第2頁/共6頁]
顯德五年七月,鳳州節度使馮繼超接到密旨,要作好伐西蜀的籌辦。
陛下親征有近四個月,除了侯雲策以外,每個重臣手中都有些需求稟報之事,這些重臣心中均有不耐之色,但是見陛下穩坐如初,也就不敢亂動。
這兩條水道都是規複大武時水利工程,完工後,既是經濟命脈,一樣又是支撐北伐的黃金水道,契丹人建國已久。和黨項、回骨不成同日而語,冇有強大的後勤支撐,難以獲得疆場上的上風。
劉濤麵色穩定。眼觀鼻、鼻觀心,低著頭在殿內穩如泰山,眾官皆佩服其修身養性工夫之好,已到了泰山崩於前而不潰的境地。
在大林朝堂中。除了四位宰臣、樞密使王樸和李重進、張永德、楊光義等少數八人,絕大多數大林朝官員均覺得大林即將開端攻打西蜀之役。
林榮身穿皇袍,氣勢嚴肅地來到大殿之上,比及林榮坐上龍座,跟著寺人尖聲發號,朝會就正式開端了。
右讚善大夫屬於東宮的官職。在大武以來,如玄宗、肅宗等等人,均由太子而徑就帝位,以是極其正視東宮,東宮地官屬構造相稱龐大,右讚善大夫就屬於東宮官屬,為正五品官。首要掌“諷諭規諫與辭見勞問之事”。這本來也是一個要緊之差,隻是皇宗子侯宗訓春秋尚幼,比及侯宗訓長大,劉濤已垂老邁矣,林榮此舉,實際上把劉濤貶為閒職官員,和知貢舉這等實權官位自不成同日而語。
侯雲策也曉得城門不能輕啟,冇有刁難郭蒼。掉轉馬頭向西而去,那邊有較大的驛站,名為望城驛站,專為那些夜間達到大梁城的官員居住。
郭蒼下了城樓,直奔楊光義府弟,按例奉上了半貫周元通寶,趙府守門親衛這纔出來通報,正所謂無巧不成書。這時楊光義恰好被林榮叫到宮中去了。郭蒼是值勤軍官,不能分開城牆太久,等了一柱香的時候,還不見楊光義返來,隻好回到城牆之上。
明天,恰好由郭蒼在東城門上值勤。郭蒼一聽到侯雲策在城門外,頓感啼笑皆非,嘴裡唸叨:“難怪本日出門眼皮直跳,公然又碰到獲咎權貴之事。”
第一道聖旨是對南唐戰事繕後安排。
又講:“大梁內城城門的名字取好了,東二門叫做寅賓、延春。南三門叫做硃明、景風、畏景,西二門叫做迎秋、肅政,北三門曰叫做元德、長景、愛景。”
玄月,侯雲策特地巡查了鳳、秦、成、階四州。侯雲策在西蜀名聲赫赫,西蜀君臣傳聞侯雲策到鳳、秦、成、階督戰,更加堅信了大林的打擊企圖,一麵派使臣上貢,另一方麵也被迫調兵遣將加強防務。
當日在慶州城門,郭蒼就曾經獲咎過侯雲策,冇有想到。本日一模一樣的事情又產生了。
這時,左諫議大夫周光海走出行列,道:“臣傳聞郭峻、杜思道等人向劉濤送了財物。”
各部官員又零零總總地談了一些瑣事,林榮細無大小,每一件事情老是問得清清楚楚,能下定奪的當場就定下來,不能下定奪的或是明白散朝後再議,或是直接分給相乾官員去辦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