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六章 論品排姓驚覺醒[第1頁/共3頁]
冉瞻一愣,心中一想,頓時感覺此話有理。
這麼想著,他又看了高並一眼,卻見後者還是不動聲色。
陳京在很短的時候內,就清算好了思路,並且不是臨時想的,在前來此地的路上,乃至在與拓跋鬱律結伴逃遁之時,與之扳談、摸索,就已有了動機雛形,可謂沉思熟慮,這時越說,思路就越是暢達起來――
本來不返來的人,因為拓跋鬱律來了,最後走了一半,卻還是賺了一半的人丁。
“若讓慕容氏插手,豈不是給了那慕容部參與和影響七品鮮卑的機遇?”冉瞻不由皺眉,“那慕容翰對慕容部可冇有斷念。”
成果,陰差陽錯下,代郡方麵還讓慕容翰去聯絡慕容部,最後是將軍府內部又發令將人追了返來,前前後後也表示出將軍府內部的一些題目,也被陳止記下,籌辦改進。
“拓跋鬱律此人素有弘願,就算能招攬過來,亦不成久留,若讓他歸於幽州,入了體製以內,說不定更是如魚得水,得以交友各方,最後皋牢了一人出去,減弱了主公氣力,但在草原上則分歧。”
陳止眯起眼睛,表示持續。
高並也點頭道:“不錯,隻要插手七品當中,即便人走了,後代也要遭到影響,並且一旦進入,就不純真是投奔拓跋鬱律了,而是一步步被七品異化,最後能跟從拓跋鬱律的人,恐怕也就是十之三四,但餘下之人,卻已算是人丁增加。”
陳京聽著,立即就想到了代郡的遴選之製,當初將軍府選職,恰是通過遴選,非常找到了很多人才,本身麵前的這個高並,彷彿便是由此出身。
“草原部族,來去如風,勢大則投,勢弱則去,拓跋鬱律若入七品,旁人見之,自是感覺他權勢不敷,以是投奔一個部族,而後就有諸多拓跋族人會以他為參照,也來投奔,終究在七品鮮卑當中,構成一個大姓。”
陳京聽完,驀地驚覺,頓時盜汗連連。
陳京點頭同意,但冇有順著這話說下去,而是轉而提到了一人:“彆的,另有個管理之法,就是再引入一個大姓。”
陳止感慨起來:“這是投報無門,才隻能選此門路,上品無豪門,豪門想要一展所長,總要找個處所的,你說的不錯,如果拓跋鬱律投奔幽州,持續以拓跋猗盧的理念招攬人手,要不了多久,幽州乃至北地的豪門後輩,都會曉得他這號人物,這投奔塞外,本就是北方人居多,幽州尤甚,將來當有新政,以期改良。”
冉瞻與高並皆側目。
“這又分歧,”陳京停頓了一下,“七品鮮卑本就被主公下了一層製約,有七品之分,自下而上,皆有所求,各有好壞,並且對部族而言最為首要的,乃是人丁與牛羊,七品鮮卑的女人,多數還在幽州,他們臨時隻能分批次返來看望,至於那下一代的孩童就更不消說了,連蒙學都開端用聖賢之言,要學《師說》,即便是來投奔拓跋鬱律的,一旦插手這個彆係,也要遭到製約。”
現在本身有兵有權,另有諸多老友,更得陳止看重,前程一片光亮,家屬、宗族都來投奔,個個阿諛,日子過得有模有樣,還能疆場建功,端的順心非常,但如果是之前,他一個敗落兵戶之子,就算家裡有點根柢,冒死掙紮,又能走到多麼程度?如果這時候,那拓跋部許以職位,說不定就捨得一身剮,貨與其人了,那裡還管甚麼華夷之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