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第1頁/共2頁]
民諺殘留僅半,世人隻知其庇佑之功,之於其惑民氣性之事漸忘。
天保定爾,亦孔之固。俾爾單厚,何福不除?俾爾多益,以莫不庶。
世人感於其族得上天看重,遂口口相傳曰,“天保九如,乃彼蒼奉送,得看重者持之。得此物者,乃上天眷顧,若得以善用,天賜其身長生,佑其家業昌隆,江山萬事傳承不崩。若不得善用,遺禍眾生,持寶者心性被貪念所漸噬,意堅者數月抑或數年侵之,誌弱者立時。貪念噬心之際,彼蒼以天火遣之,烈焰焚儘其身,靈魂墜入無儘循環而不得超生!”
自此,骨譜存世之訊播送,人間貪寶之人皆欲得此譜,致殛斃重重。紛爭之下,骨譜不慎被損,斷成數片。唯一得譜之人,攜殘片逃遁,自此骨譜流落,千年不見所蹤。
天保定爾,俾爾戩穀。罄無不宜,受天百祿。降爾遐福,維日不敷。
“天降恩親爾族,諸業以莫不興;如山如嶺綿遠,如丘如陵漸豐;運如江潮突至,命途幸事多增;身如弦月漸滿,亦如朝陽東昇;壽如南山無窮,江山萬年不崩;業如鬆柏長盛,先人間世傳承。”
天保定爾,以莫不興。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以莫不增。
周王姬昌獲寶,深感此物雖有庇佑昌隆之功,其光芒亦有惑人之能。遂遵世人之意,取天山之石打造寶盒,將此寶陳於寶盒當中,加以北海之泥固封,掩其光芒外露,以斷其惑人之能。併爲此寶構築寶樓於一秘境當中,名曰天保樓,藏寶盒於此,整天供奉,心念虔誠,以期天佑其族,萬民安寧。
西周先人聞聽,此寶雖有天佑之功,亦有惑人之能,深感此物絕非常人可控。為避歹人藉由此寶遺禍眾生,遂決深挖洞於烽火山,修建恢弘地宮。置寶盒於龐大地宮當中,以保此物得以永存於中原,庇佑我族長盛而不被覬覦者知其所蹤。洞口建廟供奉,名喚天保寺,整天香火富強。
詩經中亦有記錄曰:
時過千年,天保九如之名雖猶存,傳說傳播於世:“天保九如,乃彼蒼奉送,得看重者持之。若得此物,必得上天眷顧。得以善用,天賜其長生,佑其家業昌隆,萬世傳承不崩。”
白駒過隙,轉眼百年已逝,此物展轉,落於商紂。紂王受德,不以善用,圖此寶以逞私慾,終被貪念所惑,為禍百姓。周王姬昌,率眾群起而攻,大敗商軍於牧野,揮師入城。紂王自感氣數已儘,持寶登上摘星樓,望天悲號,形似癲瘋,火焚於摘星樓中。
世人入洞探寶,曆儘千辛,終尋至地宮,豈料地宮承天保九如耐久之映,驅世民氣智至慾念漸生,皆欲將此寶據為己有,為己所用。終多數相殺於地宮當中。唯一人得以逃出,後將探宮途徑刻於牛骨,稱其為“天保骨譜”。
如月之恒,如日之升。如南山之壽,不騫不崩。如鬆柏之茂,無不爾或承。
緝者追入洞中,受阻於天保九如之力,冇法靠近。一籌莫展之際,遂見盜者俄然連連夢話,恍忽癲瘋,四周碰鼻致渾身傷痕卻不覺疼痛。傾之自毀其身,暴斃於麵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