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章 徐州之亂[第1頁/共3頁]
就在三家厲兵秣馬,籌辦在冀州大打脫手的時候。車騎將軍朱儁病逝於洛陽。先帝時的最後一個名將乾枯了。
因而不顧兗州方遭大戰,竟又要舉兵討伐冀州。麾下諸將,還不是主公說甚麼就是甚麼。還好州中幾個聰明人陳宮和毛玠,另有戲誌才死死的勸住了曹操。冀州天下精華之地,河北又兵多將廣,這個時候去打袁紹,這不是自取滅亡嗎?
可惜陶謙老了,大誌不再,如果陶謙再年青個二十歲,說不定也有爭雄天下的野心了。對於陶謙的態度,笮融是又可氣又可惜。這麼大塊地盤,這麼多丁口,說讓人就讓人了?
劉備來了,本身還能待鄙人邳相的位置上?就算能,漕運這麼大的油差,劉備還會讓本身兼著?
廣陵因而大亂。
對於朱儁的死,諸侯們不曉得是不是震驚了心中的柔嫩,因而紛繁遣使往洛陽記念。送這位名將最後一程。
如果趙昱引袁術入徐州,乃至是把廣陵郡獻給袁術,那如何是好?笮融那是入了魔了。因而便在過廣陵境時,往見趙昱。趙昱見笮融來了,待以賓禮,宴請笮融。笮融乘著酒酣耳熱之際,於席中殺趙昱。
曹操沉吟很久,乃道:“兗州,四戰之地,本初在我之北,文台在我之南,徐州亦我之敵,我心不自安,何如?”
袁術正在頭疼劉繇,那裡來得及惦記徐州。收了三萬斛糧,那是不測之喜。天然是拍著胸口包管不放一兵一卒過江。嗯,孫文台那邊你也放心,我包管他不會侵犯你徐州。都是大漢之臣,你放心。袁術承諾了又承諾,恨不得如許不要錢的買賣再多來幾次就好。
毛玠便道:“冀州有公孫伯珪和劉玄德在,想必不敢再窺視我兗州。而孫文台,江東猛虎也,其占有豫州,必不肯久居袁公路之下。主公與文台有舊,可手劄修好。彼我不互攻。至於徐州,莫若待兗州麥熟,軍有足食之糧,主公再行決定。願主公熟慮之。”
笮融越想越不甘心,越想越憤恚,俄然,一個不成思議的動機就冒了出來。陶謙既死,徐州論權勢,本身最大。與其讓劉備來,不如本身占了徐州。
捕興平二年夏,趁曹操征討徐州時出兵兗州的袁紹,被曹操完整的趕出了兗州。想螳螂捕蟬的袁紹,被公孫瓚來了個黃雀在後。三路人馬打了個昏入夜地。最後兗、冀殘破,隻要公孫瓚搶了賦稅無數,退還幽州。
感激書友silverslink的打賞。也感激大師的投票,分開這麼久,另有你們的支撐,這類感受真好。感謝大師。
天下正多事,老臣偏殘落。這邊剛送走朱儁,又有動靜傳來,徐州牧陶謙病逝郯縣。對於朱儁的死,諸侯們隻是可惜。而陶謙死了,便真正的牽動了天下諸侯們的心了。下一任州牧,會是誰?
荀彧想了想,道:“兗州,青州之唇齒也,曹公,主公之好友也。袁紹無端先犯兗州,兩家交兵,生靈塗炭,血流成河。此袁紹之不仁也。袁紹與曹公瞭解數十載,枉顧朋友之情而發兵,此袁紹之不義也。主公之助曹公,討此不仁不義,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