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涼州風雲(九)[第1頁/共4頁]
張、高二人麵紅耳赤,訥訥無言。論小我武力,張遼高順都有自傲賽過皇甫嵩,但在小我聲望方麵,卻又和皇甫嵩實在不是一個重量級的。以是皇甫嵩振臂一呼,降者如林……
半途,呂布亦引軍來,見皇甫嵩沿途押運物質車輛不計其數,延綿數裡,不由心中大為熾熱。何如來得晚了,不能分得一杯羹。見了張遼、高順二將,肝火顯於臉上,道:“使汝二人攻塢,為何讓皇甫義真厥後者居上,以競其功?”
本來還在躊躇的涼州將士一看,得,董太師的親弟董將軍都被本身人給射死了,那還說甚麼,降吧。因而城牆之上,董氏族人與涼州軍頓時殺作一團。而皇甫嵩見狀,大手一揮,城外諸軍一擁而上,號稱萬歲塢的郿塢立時淪陷。
因而便從董旻言,複奔下城牆,召家兵與族人死守之。
那大漢道:“如此最好!”
一個大漢旁觀了半天巡守的衛士,然後壓著嗓子問中間的另一個大漢:“老邁,官兵有點多,這事有點紮手,真要脫手?”
董旻怒罵道:“怕個球!速召家兵族人上城協守!隻要守住此處,到時我涼州兒郎率精兵前來,定要血洗長安城,殺個天翻地覆,為兄長報仇!”
董旻大怒,便見城下張遼大喊道:“我家主公已奉天子詔誅除民賊董卓!董旻!還不速開城門受死!”
因而即令甲士收蔡邕下廷尉定罪。群臣大驚失容,欲起而救之。方開言,王允便大袖一拂,離席而避之。世人不歡而散。
可歎一代梟雄,竟落得如此了局,真是令人感喟。
董璜頓時便慌了神,急得團團轉,道:“這可如何是好!這可如何是好!”
董旻見城外幷州騎一臉殺氣,而呂布未在,心中不由存疑,乃道:“有請詔!”
張遼欲賺城門,便曰:“奉太師詔而來。”
這日深夜,四週一片烏黑。詔獄外,一夥人黑巾蒙麵,全部臉龐隻暴露兩隻眼睛和一個鼻子,各持了兵刃,暗藏在詔獄四周。
馬日磾無功而返,返府獨坐很久,乃歎曰:“王公其不長世乎?善人,國之紀也;製作,國之典也。滅紀廢典,其能久乎?”
王允眉頭一皺,便問為何。蔡邕此時酒意上頭,道:“想吾之有本日,全為董卓所逼。然其敗亡,亦何其速也。感其之興亡盛衰,累及宗族,不由為之感喟。”
蔡邕在獄中,見王允不複書,心知求生有望。不由失聲苦笑,想不到本身竟要莫名其妙之罪而死,真是不甘心呐。
蔡邕一下獄,便有一夥人,趁夜行動,劫了蔡氏長幼,又把蔡邕所著之詩、賦、碑、誄、銘、讚等諸文,個人打包,偷運出城。時長安城大亂初平,蔡家高低失落,一時之間官府竟不察。
皇甫嵩將兵入塢,在降兵的指引下,儘搜董氏親族,不分男女老幼,押至塢外,儘數殺之。時董母高年九十,行至塢門,老淚縱橫,乃道:“乞脫我死!”因而立即斬首於塢門處。
皇甫嵩軍隊到了長安,吏民得知郿塢淪陷,董族儘滅,歡聲動天,歡歌載舞不斷於道。董卓既死,朝廷深恨之。乃陳董卓屍首於市,供士民旁觀。天漸熱,董卓屍漸腐壞,流脂於地。守吏燃火置董卓臍中,不數日,董卓化為一團灰灰。有袁氏弟子,猶不解恨,赴郿塢,儘掘董氏之屍,放火燒之,揚灰於路。言欲使董氏身後亦不得安寧。此正挫骨揚灰之恨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