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二章 界橋之戰(二)[第1頁/共3頁]
趙雲與田豫在後,緩緩而行,一起又收得狼藉之眾數千人,方至絳水,標兵來報,追兵已至三十裡內。趙雲便道:“國讓,你率部曲伏於河灘四周,我自迎敵,待我與敵戰起,你率軍擊敵軍之側後。”田豫依計而行。
回到絳水岸,田豫命人於道側林間彙集旗號鼓號,卻本來他令人於遠處各立旗號,派數人於此中搖旗號令,淳於瓊見了,隻覺得公孫瓚雄師伏於此,卻想不到幽州止有趙雲、田豫二將罷了。
袁紹有三子,宗子袁譚,次子袁熙,少子袁尚。袁尚長得都雅,深受袁紹和袁紹繼配寵嬖,欲傳基業予袁尚,是故此番遣袁尚往幷州,意欲使其建功也。
袁紹因淳於瓊親信之臣,故不見罪,歎道:“恨不能活捉公孫瓚,一戰而定幽州也。”
到了易縣,公孫瓚叮嚀諸將,整治軍器,加固城防,以防袁紹攻打。又使諸校前去代郡、上穀、漁陽等地招募懦夫,以充己軍。幸虧公孫範和公孫續在外督糧,所得頗豐,如許一來,本年以內,就無需為軍糧擔憂了。
趙雲見敵軍走一步退二步,等得不耐煩,便喝道:“吾乃常山趙子龍是也!誰敢戰我?”
又遣淳於瓊等各率一軍,仍至易縣,監督公孫瓚行動。麴義在營,見淳於瓊敗績而不罰,本身建功而不賞。更加忿然。
袁紹想起公孫瓚狼狽北竄,心中大是稱心,笑道:“多賴諸卿之力耳。”因而傳令犒賞全軍。
公孫瓚所統之軍聽了,不由一愣,本來就軍無戰心,再陡聞此言,手上一亂,一身工夫十去七八。又如何敵得過冀州精銳。先是一夥崩潰,然後一隊,一曲,最後演釀成全軍潰敗。亂兵太多,公孫瓚連殺數人,也冇法止住。中間鄒丹扶了公孫瓚,道:“主公,事已不成為,先撤兵再作計算。”
公孫瓚仇恨填胸,望著袁紹大呼一聲,然後不甘的率本部而走。袁紹乘勢追擊,大破公孫瓚,一起收降俘虜無數。
袁紹為此也非常頭疼。是以此番派袁尚去高乾那邊,扣問清楚環境後,如有不好的苗頭,袁尚就會以袁紹嫡子的身份出馬,與呂布和張燕談前提。儘量讓他們彆在火線拆台。
兩軍相鬥正酣,俄然冀州兵聞鑼聲高文,再看燈號,竟是要求退兵。因而紛繁擺脫纏鬥。趙雲見得逼真,那裡肯放,引兵縱馬來追,忽地一聲鼓響,田豫也率眾從河灘殺了出來。一時候,喊殺聲四起,淳於瓊大驚,乃引兵退走。趙雲與田豫率軍追出十裡而還。
公孫瓚大誌勃勃,一心想側重振軍威,與袁紹爭奪冀州。這邊袁紹也冇有歇著。他遣少子袁尚前去幷州見外甥高乾,問幷州環境。
趙雲與田豫小勝一場,擊退淳於瓊追兵。哈哈大笑一番,安閒渡河而去。
中間郭圖便道:“主公,此番大戰,破公孫瓚步騎數萬,斬其大將二員,首級上千,俘虜無數,公孫瓚元氣已傷,兩三年內,不複為冀州之患。此主公之喜也。”
袁紹自向來了冀州,把黑山軍張燕給打敗以後,張燕便自常山展轉入了幷州,在幷州為禍多年。又因袁紹連連樹敵黑山軍與公孫瓚,秉著仇敵的仇敵是朋友的原則,公孫瓚與張燕結為聯盟,商定一方有事求援時,彆的一方必須出兵互助。而幷州又去了個超等大炸彈呂布,也是個不穩定身分,指不定甚麼時候就爆炸。